了两条街的地方租了个院子当员工宿舍(yimixs)•(cc), 从这边抄小箱子去上班✱[(yimixs.cc)]✱『来[一米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yimixs)•(cc), 步行只需几分钟,但又跟商业区隔了几条街,晚上比较安静,可以保证大家良好的睡眠环境。

这样闹中取静的宅子,毫无疑问属于当地的高档小区,刚好这个时代读书考科举,也多是有钱人才能参与的游戏,所以新科举人刚好是沈丽姝他们的邻居,也不是很令人意外。

江南的百姓果然重视教育,他们对于其他八卦可能没汴京人民那样爱凑热闹,但一遇到科举放榜这种事,简直是全家老少出动。

报喜官骑着头戴大红花的骏马进城,这里的人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纷纷放下手头的事追着报喜官跑,还有人仗着脚程快甚至跑在马前面,正好给不熟悉地形的报喜官带路。

越来越多的百姓得到消息,呼朋唤友从家里跑出来,跟在报喜官后面看热闹,于是就出现了万人空巷的大场面。

即便是在京城见识过状元游街的小伙伴们,也被这场面震撼了,瞬间无心工作只想吃瓜,于是头一回提前下班,把店门一锁也跟在人群后面凑热闹。

走着走着发现要去的方向越来越熟悉,最后成功在每天进出的巷子口,跟从家里出来吃瓜的沈丽姝碰上头,小伙伴们于是欢聚一堂,看完了邻居收到消息,从震惊到狂喜,最后一家几口抱头痛哭的感人画面。

挤在巷子里围观新科举人家属的百姓们,一直到天黑下来,才依依不舍的散去,沈丽姝他们也意犹未尽的回了家,吃着新鲜出炉的丰盛晚饭,继续热情讨论隔壁的新科举人。

二堂哥沈大路嘴角含笑,美滋滋的说:“虽说举人爹娘当着所有人的面抱头痛哭,多少有些失态,但我是很能理解他们的,日后大弟二弟中举,我恐怕也忍不住要泪洒当场。”

是的沈大路,这次来婺州开荒的团队还多了位新成员。

当然也不是很新。

之前沈丽姝回京参加完大弟二弟的谢师宴,再返回杭州主持开业事宜的时候,二堂哥就跟着她一起去杭州了。

沈大路为了这个外派机会,争取了近一年时间,阻力大都来自于家庭。

老沈家孙辈男孩加起来十几号人,成家了的就只有大堂哥二堂哥,他俩都是二十好几的“大龄青年”,屹今为止大堂哥也只有两个女儿,二堂哥家一个孩子都没有,沈爷爷沈奶奶他们期待了多年的大胖曾孙迟迟看不到影子,记得都开始求神拜佛了,坚决不答应放他们去江南。

当初大堂哥能被允许跟着去扬州支援新店开业,是因为老沈家的人都知道他火候还不够,顶多被派出去打打下手,一两个月后就回京了。

但老二不一样,他是有点本事在身上的,虽然比不上他五弟备受重要,但在家里这些孩子中也是佼佼者,一旦放老二出去,多半就是挑大梁的,就像一去不还的徐家那两个小子。

想想亲家夫妻对俩大孙子的牵肠挂肚,沈爷爷沈奶奶坚决吸取教训,不想步亲家的后尘,就不能给家里的孩子们把心玩野的机会。

(yimi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