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苏楠笑,“他这人就是没操什么家里的心。”

苏楠也知道宋家人肯定会问这个问题的,这不稀奇,大部分长辈都会关心自己的晚辈和对象何时结婚。

但是在这个话题之前,苏楠还是想多谈谈自己的情况。

她觉得在互相了解的透彻的基础上再谈其他,更稳妥。

“叔叔阿姨,我觉得在谈论结婚之前,我应该把我自己个人想法讲一讲。我希望家里人都能更了解我一些。至于宋光磊,他只会夸我。”

宋光磊顿时红了脸。

宋母道,“小苏,你有什么想法,你说说看。”

苏楠道,“我现在在念大学,四年之后,不管是否成家,我的重心也会放在事业上面。叔叔阿姨你们也知道,现在的政策变化很快,在我看来这都是很难得的机遇。我现在已经在创业了,四年之后不管事业发展到什么地步,我还是希望能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事业上面。我希望能自己办厂,自己开公司,做出自己的品牌。”

宋母道,“创业?你不是念大学吗?念完大学,学校会分配好单位的。你们这些大学生在单位里面会受到重视的,何必下海做生意。”

苏楠道,“阿姨,这就是我要说的问题。在别人看来,下海做生意很不稳妥,且也不不如一个好单位光彩。但是在我看来,做生意能掌握主动权。我在单位待过,是否有机会,全看是否能遇着一个好领导。我不喜欢这样,我还是喜欢自己做老板。”

一直沉默的宋父这会儿开口了,“小苏啊,不是我们看不起下海做生意的,而是这很不稳妥。政策说变就变,这是谁也说不清楚的。我不怕让你知道,现在内部还在讨论这个是否正确呢。”

苏楠知道这段时间肯定还没弄分明的,但是她也知道未来的走向。

“我认为,政策会越来越好的。以前我们村里集体种地,积极性越来越低,粮食种得越来越马马虎虎。今年分地了,我听我妈说,大家干到半夜都不愿意回去。第二天天不亮就起来干活,形势一片大好。市场环境也是这样的,没有工作的人都开始找到了自己赖以生存的机会,这难道不好吗?”

“好与不好,现在不能定论。也不是我们说了算。但是做生意依然不是长久的事情。”宋父道,“你是一个有能力有才华的人,何必要走这条路?”

宋母对宋父道,“你别这么严肃的,这是讨论一下而已,不是在单位。”

宋父叹气,没再说话。

宋母道,“你别理他,你叔叔就是在单位这个语气习惯了。”

苏楠笑着摇摇头,“我理解。”

宋母道,“孩子啊,他说话语气虽然不好,但是我觉得道理还是有的,我们比你们经历的事情多。也知道怎么样才最好。万事不能太绝对。如果政策改变,你说怎么办?咱家可都是在这个职位上面的,咱们不能带头违反政策。”

听到此处,苏楠也明白了,这是在此时体制内的人无法理解下海做生意的人的想法。而且还有一点就是觉得不够稳妥。

政策改变,她就是投机倒把的资本家。到时候影响的不是自己一个人。

宋母道,“而且创业不是那么简单,你会非常的辛苦的。如果你也忙碌,光磊也忙碌,这个家怎么办?虽然现在也能请人帮忙,但是别人到底是不如自家人……”

宋光磊道,“妈,这是不是说得太远了?”

“不远了,总要面对的问题。”当初我和你爸结婚,就打算好了转内勤了,你出生之后,我才能背着你上班。凡事儿要趁早打算。”

宋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