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

军方的几位将军, 袖子都撸起来了, 看样子是准备动手了。

沈兮瑶探身凑到相邻一名官员处,低声询问道:“这是兄台,这是发生了什么事?”

那名官员看见是沈兮瑶,行礼道:“原来是沈常侍。之前南楚使者献言,三国来朝如此盛事,当文以载之。所有人都欣然同意,几国都派人做了一篇赋。通过比较,我们所作的赋被评为第一。”

沈兮瑶的心中就是一动。

“大魏文风不比南楚,怎会夺得第一?”

“沈常侍高见,这是南楚设计诱我们入局。之后,南楚又说,光喝酒也没意思,要以文助兴,四国轮流作诗。做不出来或是被比下去的,均罚酒一壶。

秦国使团言明秦国不已文立国,诗赋不是对手,就放弃了。可是咱们作为主人不能不参与啊。

而且因为几国使臣均是年轻一辈,褚相、成尚书等几位,被蜀国使臣用言语挤兑住无法出手。只能让咱们年轻的官员来应对。

好几次咱们做出的诗,都被比了下去。后来楚蜀两国的人又提出和咱们楹联作对,好几次咱们都没对出来。现在是让咱们出题,人家来对,可是也难不住人家。

这酒常侍也知道是怎么样的。这不,现在咱们这都喝躺下好几个了。”

沈兮瑶闻言,也有些无奈。魏国的读书人少,能成为名传天下的儒士更少。

吟诗联语比的就是积累和急智。殿内的这些大魏的官员,多都是通过中正之法选出来的。要论识文断字,底层的行政经验,还能勉强应对。可要说这些诗词歌赋大魏能被甩出去几条街。

此次宴会又是以魏国为主,大魏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只能硬着头皮硬上。就算大魏人多势众,以车轮战应对,赢了名声也不好听,输了更丢人,大魏朝廷的面皮算是被踩在脚下了。

沈兮瑶也有些为难,自己仅仅是识文断字,看的多是一些兵书战策,对于其他的方面根本没有涉猎。面对眼前面的这种情况,也是毫无办法。

沈兮瑶心中微微一叹,这就是她不想来紫宸殿的原因。因为她就怕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或主动或被动的让穆建明出现。

沈兮瑶蘸着水,在桌子上写了几个字,然后就闭上了眼睛。

再睁开眼睛,穆建明不动神色的打量了一下四周,才低头看了下桌子。

桌子上写着“作诗联语比试,赢。”七个字。大概明白了是什么事情。

穆建明也有些无奈的叹口气,捅了捅身边的官员问道。

“现在是什么情况?”

“现在……,常侍可是刚刚没有听清我所说么。”

穆建明含糊道:“我是想问现在是以什么为题?”

“哦,原来如此。此前楚国使团提出,今日既是中秋,就以月为题来作诗。”

作诗!

还是以月为题!

这不巧了么!

在前世,自古在中秋以月为题,谁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