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陆锦瑶头发被风吹得有些乱,不由问道。

陆锦瑶道:“棠儿写信回来了,带回来了好消息。”

郑氏怔了怔,压了压嘴角,又怕自己想多了,“什么好消息。”

陆锦瑶是有吊人胃口的本事的,“生意上的事,我投了五百两银子,已经回本了,光这一个多月的分红就有六百两。”

生意上的事陆锦瑶会和郑氏说,郑氏做过不少生意,也有许多路子,多听听过来人的话没有坏处。

得让婆婆知道姜棠的好,不管是做生意还是管家还是别的,都好。

郑氏:“……你们都是极好的,做生意稳扎稳打,别冒进。不过也别光想着赚多少银子,马上入冬了,代表侯府施粥施米花不了多少钱,有余钱给穷人送些棉衣棉被。不过这事儿也不必声张,悄悄地办就好了。”

算是面子活,毕竟侯府摆在这儿,又有顾见风一房犯事,做这些也是为了赎罪。

顾见风等人是四月份流放的,如今已经到了鹤城。

郑氏不放心,让人跟着看了看,听跟着的人说,一家人已经安顿下来了。

顾见风找了一个账房的活,韩氏给人做手艺,顾宁远没有功名了,日后不能再科举为官,就在一家铺子里当掌柜。

人都活着,其他的郑氏不知道,至于以后的日子好与坏,全看自己了,她也管不了那么多。

家里给了不少银钱,若是再走上别的岔路,那才是老天爷都不帮他。总不能指望着两个老人跟他们去鹤城,再照顾他们过日子。

郑氏如今看得开,儿孙自有儿孙福,可年老了,还是盼着孩子们都顺顺利利的。

顾见山和姜棠的事是郑氏心里一块疙瘩,她觉得对不住两个孩子,幼子没享受过什么疼爱,小儿媳被家里卖了做丫鬟,好不容易赎身了后头日子。

甚至不计前嫌去大理寺送东西。

两人跟无父无母没什么区别,侯府有今日,也是看在顾见山的份上。郑氏若是觉得这些都能当作理所当然的事,那就真的是没心没肺了。

姜棠跟着去了西北,也不知道过年还能不能回来。

若是回来,好像也没什么意思,既不能来侯府过年,又与顾见山分隔两地,那还不如留在寮城。

生意上的事……的确是好消息,郑氏笑了笑,从一个小丫鬟到现在支起一个家,长进了不少,她道:“你们一块做生意,看看有什么好出手的也可以去那边卖,做生意,也别计较小利,这人一多,账就不好算。熟人一块儿少计较,各自退几步,生意才能长久做下去。”

陆锦瑶认认真真应了声是,“那还有一件事呢,母亲,棠儿有孕了。”

郑氏本来都不抱希望了,可陆锦瑶……

郑氏:“什么时候的事,信里说的?”

陆锦瑶把信拿给郑氏看,姜棠写得家信,前面就是问家人安。

问陆锦瑶好不好,昭哥儿好不好,父亲母亲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