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在城里读书么?咋回来了?”蒋奶奶满脸好奇,又道:“我去给你泡糖水。”

言景则在村里,一直被叫做言大,蒋平修也有另外的小名。

说起来,他们能有“景则”、“平修”这样的好名字,还多亏了他们小时候,某个来支教的老师。

那个老师来了之后,有点受不了这边过于清贫的生活环境和没点荤腥的饮食,整天惦记着想吃肉,就发展出一个副业来——给人起名字。

只要给他一个鸡蛋,他就会帮孩子起个好听的名字,那几年,附近几个村里的孩子的名字,基本上都是他起的。

也是他打开了言景则的视野,让言景则从小就想去外面,想当城里人。

“蒋奶奶,平修让我来接你。”言景则道。

“平娃儿让你来接我?接我做什么?”蒋奶奶愣了。

“他在城里找到了工作,租了房子,想接奶奶你去住。”言景则道。

蒋奶奶毫不犹豫地拒绝:“我哪能去住城里,我这辈子都没去过城里,而且我要是去城里了,家里的地咋办?”

蒋奶奶就是个普通的农村妇人,她在小山村里住了大半辈子,最远也就去过镇上,根本没想过去城里。

言景则早就料到这一点了:“奶奶,平修一个人在城里没人给他做饭,也没人跟他说话,他特别想你……”

言景则把蒋平修现在的生活说的特别苦,让蒋奶奶跟他离开。

其实让一个老人家离开熟悉的地方,去往一个她全然陌生的地方,是不太好的,但蒋奶奶年纪大了,还一身的病,留她在这里,她要是像记忆里那样出了意外怎么办?

此外,他还有另外一个想法,他想让蒋平修不要工作了,继续读书。

蒋平修要读书的话,就能陪着蒋奶奶了,蒋奶奶也不至于太寂寞。

蒋奶奶丈夫早逝,辛苦拉扯大儿子之后,儿子媳妇又一起没了,就只留下了蒋平修……村里人都说她是扫把星,不愿意跟她接触,她性子又跟蒋平修一样内向,也就没什么朋友。

她不想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但听说是孙子想让她去城里,最后还是决定去了。

老太太可以说非常好哄了,都没跟蒋平修通个电话,就决定跟着自己离开……言景则让老太太收拾东西,自己却是回了家。

原主家里,跟蒋平修家一样穷,还欠着不少外债。

一对有残疾的夫妻,想要养活四个孩子可不容易!

说起来,也亏得原主成绩好,所有人都觉得他将来一定有出息,那些债主才没有上门要债,他们家才能撑下去。

大家都觉得,等原主大学毕业读书了,肯定就能把债还清了,毕竟那债对原主一家来说很多,但其实也就七八千而已。

可原主这人,是真的自私自利。

他从小就懂得讨好父母,和弟弟妹妹争宠,等开始读书之后,更是借口要读书,再也没有干过农活。

他成绩好,家里人也就对他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