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玉心里面感觉五味杂成,这里的百姓的生活水皮也实在是太低了吧,就这种情况日本人还要千方百计的像要谋取这串岛群,看来确实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鉴于李阳的国家实在是太穷了,项玉就没有接受他们提供的粮食了,其实粮食明军自己的战船上面有携带,但是由于天气炎热,肉食一类的食物是肯定没办法携带的,所以项玉只是让他们提供一些肉类再加上充足的淡水就好。

自从明军驻扎下来之后,日军就没有再来袭扰,其实这个时候日本军队还没有撤回日本本土去,他们还在远处的海域蛰伏着等待时机,岛津久光已经派遣士兵返回萨摩藩去调遣更多的士兵过来参战了,他们在外海经过一番等待和勘察,并没有发现明军的后续部队,虽然明军的装备很先进,但是毕竟是人数有限,岛津久光相信他的部下肯定能打赢这场战争。

几人日军不急着进攻,项玉也不愿意贸然去主动进攻,明军的海军规模毕竟有限,而且海军的力量这个时候还是比较薄弱的,萨摩藩可是日本数一数二的海军力量比较强的大名,项玉相信他们的海军肯定不只是这个规模,因此在不确定敌人的具体的兵力之前他不愿意让明军的海军前去冒险。

正好明军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来对北琉球的士兵进行整编,说是整编,其实完全是重新建军,北琉球的整个国家的军队根本就没有一个完善的编制,加上这个时候他们的伤亡接近一半,因此项玉按照明军的标准,将这一千五百余人分成了三个营,每个营里面选出一名士兵担任副营长,另外派遣明军的士官到这三个新组建的营里面去担任营长的职务,并且负责进行他们的训练。

李阳对此也没有什么意见,虽然明军看上去是在夺他的兵权一样,但是明军这个时候是保护他的国家唯一的可以仰仗的力量了,加上他的国家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不经过一番打的调整是不可能获得新生的,因此他将宝压在了相信明军的身上。

明军不仅帮助琉球的军队进行训练,而且将自己战船上面多余的武器都分发给他们,就连军队的制度管理也全部都是按照明军的标准来进行的,项玉的目的很明显,他是要将这支军队扶持起来,在他们中间树立亲明的力量,以便日后他好施行对琉球乃至对整个日本的战略。

琉球士兵的语言和文字都是汉语,所以士兵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没有什么障碍的,加上文化上的差异也很小,所以明军的制度琉球士兵也都能够接受。项玉于是称这些琉球的士兵为新军,意思是被明军改造之后的新式军队。

这个时候明军士兵每个月是有一百文钱的军饷的,项玉对于这些新军也没有任何的偏颇,照样也给他们每人都发放一百文钱的军饷,这些钱这个时候肯定是在琉球使用不了的,但是这些新军的士兵从他们的教官也就是他们的营长和其他的明军士兵哪里听到了关于基隆的情况,这些钱将来可以去基隆使用,基隆的物价十分低廉,一百文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新军士兵们感到十分稀奇,尽管这只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大饼,他们这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