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项玉想趁着清军海军尚未完全壮大之际,对其发动进攻,但是由于这个时候中华军的海军主力还在棉兰老岛,所以这个想法只能暂时抛弃了,这个时候还是先要做好台湾岛的防御工作再说。

福建距离台湾的距离很近,况且这个时候金门岛和澎湖岛都在清军的手中,所以一旦清军训练完毕准备发起进攻的话,台湾的整个西部海岸线都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台湾的五个城市之中,将有四个城市将会面临着清军水军来自海上的袭击,所以对于中华军的有限兵力来说,面防御显然是做不到的,只能采取更加现实的点防御。

所谓点防御就是将主要的兵力屯集在海边的四座城市,受到清军威胁最大的城市是台南、台湾城、和台中城,其中台南城所受到的威胁最大,这里是之前荷兰人已经经营多年的富饶地方,又是之前梁国的国都,所以台南城势必将是清军进攻的重点方向,中华军自然也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项玉回到基隆之后,立刻向南派遣了一千名士兵和十艘战舰,以及三千杆步枪和三十门大炮,这些都是接下来在防御之中所需要的武器。

此时基隆的兵力大多数在外面,但是因为这里的人口比较集中,战争潜力比较大,战时征兵也比较容易,所以项玉在城中只留下一千人的军队,剩下的分别派往台东和台南,这倒不是他托大,而是因为中华军在基隆的防御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是最完备的,不仅拥有三处封锁海面的炮台,而且城中还有人数多达万人的民兵部队,这些民兵虽然不是正规的军队。但是平时还是有一定的训练量,对于军队的管理和各型武器的接受程度也相比普通人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

所以这个时候从这些民兵之中挑选军队,相对来说成军最为快捷,而台东城因为是一座军城,城市空间有限,而且里面大多数都是军户。所以并没有基隆这样的民兵组织,而台南城则安定的时间太短,所以就算是邓明有心想要扩军,首先也是先将正规军扩充满再说,所以民兵组织并没有发展起来。

基隆目前一共有一千五百名士兵,这中间包括了守卫三处炮台的七百多名士兵,除去这些人,基隆的军队只有八百余人,这可谓之兵力十分的空虚。所以项玉打算从民兵中间吸纳至少五千名士兵,以扩充陆军,但是这一战的主角是海军,所以这个时候招募合格的海军士卒成为了重中之重。

项玉在家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有出城去巡视各处的防御了,三处炮台的一共驻有七百名士兵,这个时候因为日进逼近的战争气氛,所以守军士兵们都显得十分的警惕。项玉巡视一遍之后感到十分的满意,尽管施琅不太可能首先进攻基隆城。但是作为基隆城的门户要塞,这三处炮台在整个基隆的防御体系里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除了几处炮台,项玉还考察了军工厂和造船厂,军工厂这个时候也在加班加点的紧张忙碌,打仗对于武器弹药的消耗十分惊人,往往一两个月的生产总量都禁不起一场战斗的消耗。所以这个时候军工厂正在加紧生产火炮和子弹。

这个时候军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