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宝成在马尼拉带了七八天,将手中的货物全部卖出去之后就被中华军给撵出去了,理由是后面有一大堆船只准备进港没有泊位,尽管他没有充足的时间将吕宋岛上全部的事情搞明白,但是他动了一个心眼,从当地雇请了一批水手随船出发,一路之上从这些水手的口中获得了大量的情报,最终便汇聚成了他所呈上来的情报。

得到吕宋岛这个时候也已经落入了中华军之手之后,施琅对于这支军队就更为忌惮了,他是知晓洋人的厉害的,吕宋又是西班牙人经营多年的地盘,就连海上强国荷兰人几次进攻马尼拉都没能打下来,他们这样一个新生的帝国竟然将这个老牌的海上强国击败了。

关于双方交战的过程因为缺乏情报,所以他并不得而知,但是通过林宝成之前雇请的那些当地的水手,他知道了在交战之前,西班牙是拥有多大三十多艘战舰的,这是个什么概念,当年料罗湾海战的时候荷兰人派来参战的舰船一共只有十三艘,就是这样海战还进行的十分艰苦,况且西班牙人还有三十多艘战舰,那么中华军该出动多少战舰呢?

这个设想在施琅的心中挥之不去,依靠他的估计,中华军要是依靠着像自己这样的传统类型的战舰,只怕是就算有三百艘战舰也不一定能够打得赢,原因很简单,西洋人的这些战舰设置很精巧,船帆极为复杂,。但是性能确实很优异。不仅船体坚固而且航速适航性和转向性能均大大超出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海船。这并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当时双方实力的真实写照。

所以施琅对于中华军海军实力的估计这个时候不仅起了很大的疑问,按照他之前估计,中华军的所有舰船数量不过一百来艘,不超过一百五十艘,而且舰船的类型和他自己的舰队之中的舰船属于同一类,多是福船,后来又多建造广船。这些船只的吨位并不是很大,一般都是三四百吨,这样的舰船他的舰队里面能找出不下一百艘出来,但是要是让施琅率领自己的这三百多艘战舰去攻打马尼拉,那是万难办到的,马尼拉他虽然没有去过,不过素问西班牙人防御森严,舰船密布,不是一个好惹的对手。

因此施琅放不下心,一面加紧训练部队。大肆扩充船队的规模,而且还要尽可能的建造大型战船。这一类的战船吨位大,吃水深,能够携带更多的火炮和兵员,将是海战之中的主力。

另一面他派遣了加倍的哨船和侦查船前去打探情报,誓要在开战之前彻底的弄个清楚自己这个对手的底细。

双方这个时候的想法几乎是不谋而合,都在拼命的扩充实力整军备战,而且都派出了大量的侦查船只前去刺探情报。

台湾海峡中间的摩擦也是愈演愈烈,渐渐的双方出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从一开始的一两艘战船,渐渐的增加到了四五艘战船,甚至是十数艘战船,小型海战连续不断,双方互有伤亡,各自都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中华军这边一共有三艘战舰被击沉,一百多名士兵阵亡,六十多人失踪。

而清军这边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一共有六艘战舰沉没,九艘战舰被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