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驾驶着凤凰号全速返回金星之时,舰员们在惊喜中又带着几分愤怒。

副官第一个走上前来做了个热情的拥抱之后,开着玩笑骂道:

“旭哥,你这就没意思了。明知道无线电通讯被禁用了,你还连招呼都不打就开着凤凰号消失了这么久。我们还以为你丢下我们独自跑路了!”

陈旭确实一脸的冷峻:

“没时间瞎扯淡,通知全体舰员到基地紧急集合!”

“是!”

舰员们在看完陈旭带回来的流浪日志之后,无不大惊失色。他们仿佛看到了那把刚刚才从头顶上拿开的利刃,又放了回来。

“也就是说,ta们的一小部分舰队极有可能还没有离开太阳系!ta们还惦记着残存下来的人类!”副官惊愕地说出了自己的结论。

短暂的沉默之后,通讯官摇着头说道:

“确实有这种可能性,但我认为可能性不大。我能够理解这名哨兵写下日志时候的动机,但如果我是ta的话。会把这份日志扔得远远的,而不是就放在我们家门口。单从日志的结尾来看,我们并不能确定ta们是留在了太阳系等待更好的时机,还是已经离开了。

就算哨兵一开始没有把携带着日志的旅行者发射到足够远的地方,那在ta们决定了要留在太阳系之后,也一定会把这份日志给处理掉。要不然,这完全不符合ta们的行事逻辑。我倒是觉得,在太阳系边缘发现这本日志,恰好证明了ta们已经离开了。”

通讯官的分析让紧绷的舰员们有了些许放松。他们好不容易才有了安定的环境和充满了无限可能的未来,没有人愿意再回到那个每一个呼吸都要计量的硝烟时代。

陈旭面色凝重,沉声说道:

“我发现旅行者号的时候,它正以相对太阳近乎静止的状态被卡在日球顶层的太阳风和宇宙空间界面,而且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动力系统的组合体。看上去好像符合日志中记述的,哨兵想要在太阳系里留下点东西。

我虽然不敢轻易触碰哨站残留的部分,但我仔细检查了旅行者号的情况。如果由普通金属制造的旅行者,在过去的千年时间里都停留在日球顶层,那么日球顶层的环境温度和辐射强度来早就让它完全解体了。

但实际上的情况你们也看到了,旅行者不仅完好无损,甚至还能发出微弱的信号并被我接收到。”

副官一怔,带着几分疑惑问道:

“旭哥,你的意思是,旅行者号并不是一直都停留在你发现它的位置上?”

“也就是说,哨兵原本有可能把他的日志扔向了更远的地方,但由于一些暂不明确的原因,旅行者又回到了日球顶层?”

“暂不明确?难道是有人在帮我们?”

“不太可能吧!如果不是旭哥用射电阵列到太阳系边缘去接收夸克星的信号,我们也不可能知道旅行者号和日志的存在。这种拐弯抹角的帮忙,不符合奥卡姆剃刀。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推测,哨兵把旅行者号送出去的时候,肯定是做过轨道计算的。在自然条件下,旅行者号又回到日球顶层的概率小得没有统计学意义。”

在舰员们的讨论渐渐激烈之时,陈旭一边在黑板上书写着带着几个未知数的公式,一边说道:

“自然条件下确实不可能,但如果我按照他们一贯遵循的奥卡姆剃刀原理,假设一些特殊条件的话,也许就能解释得通这一切了。”

随后,陈旭放出了一幅轨道模拟图,接着说道:

“按照日志里的描述,哨兵保留日志的初衷是想把ta的故事留在广义太阳系内,那ta最好的选择就是让旅行者号流浪在奥尔特星云之内的某个位置。

这就锁定了旅行者号的速度上限。如果速度太快的话,旅行者号不仅会直接冲出奥尔特云,其在星云中高速运动会留下明显的尾迹,这可能会招来舰队甚至是人类的打击。”

说到这里的时候,陈旭将速度上限写在了公式里。

“接下来就是判断旅行者号被发射的方向。按照哨兵的最后一片日志上记述的内容来看,应该是在星云纪元60年之后不久。如果我是哨兵的话,肯定会将旅行者号向着和流浪舰队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射。

而在那个时段,黑矮星的轨道位置恰好就在与流浪舰队完全相反的方向,我大胆地猜测,哨兵当时并不知道黑矮星就在ta设计的轨道上。

理由有两个,其一、日志中从未有过黑矮星的记载。其二、当年我们在执行涅槃计划的时候,如果流浪舰队就知道黑矮星的存在和强磁性质,我们恐怕根本没有机会顺利地到达黑矮星,并利用超导抗磁性完成极限加速。”

陈旭在转身写上第二个未知数之时,副官也点头称是:

“我认为这个猜测可以成立。从日志里记述的内容可以得知,ta们不知道太阳系屏障的由来。就更不会知道太阳系的黑矮星并非自然形成的,常规的数学模型根本解释不了,就更谈不上观测了。”

这时,陈旭已经完成了他的轨道公式的计算。

“如果这两种猜测都成立的话,那旅行者号将会在经过黑矮星的时候,被引力拉扯回到太阳系内,而其速度恰好不足以穿越日球顶层的太阳风界面。”

舰员们经过短暂的沉寂和思考之后,武器官忽然惊声说道:

“如果可以肯定日志的真实性,也就是说哨兵带领的这支舰队,极有可能还蛰伏在太阳系里的某个角落,静静地等待着时机成熟,然后......”

话说到一半,他脸上的惊讶渐渐转变成了疑惑。

“如果ta们的目标是彻底消灭人类的话,那ta们早就应该动手了。在最黑暗的时期,人类种群数量仅有不足千万,ta们吹口气就能让人类彻底灭亡。

但如果他们的目的是等待人类种群数量恢复之后,俘获人类作为数字化跃迁的土壤的话,也没有必要等到现在啊。人类种群数量在至少两个世纪之前就稳定在一亿人了,而那时候的新人类比现在的更好对付。”

陈旭缓缓摇头:

“那可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