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和闺蜜去看了《路过我生命的你》,和现场好多观众一样,没出息的从头哭到尾。本来我和闺蜜还定了火锅,准备看完电影去吃火锅,接过因为哭的太投入,闺蜜说她没胃口,对不起不能一起吃火锅了。刚好,我也没胃口。

回家的路上,我俩一起在讨论温语和季言为什么能等对方十五年。从性格到职业再到家庭分析了一大堆,为了验证我们的分析,当天我们转头二刷。这一次,我发现了很多第一次没注意的细节。为了还未看电影朋友们的观影感,我会尽量避免剧透。

电影刚开场的抢救戏,这里表扬剧组,终于在影视剧中看到这么专业的急救场景了,显然导演和演员是下了功夫的。这场戏除了拉出女主角温语,同样也奠定了电影悲剧的结尾。

这里不得不讨论一下我们女主角的职业了,一名急诊室的医生。一名普通医学生一般要读5—7年,还要有3年的规培。温语所在的医院虽然没有明说,但一定是本市最好的存在,本硕连读7年加3年规培,这就是10年。在与季言分开的十二年中,温语读了十年的书,其余两年还在最最最忙碌的急诊室。综上,女主角的职业给了她等待的条件基础。

……

二刷时我发现了好多演员在处理角色上的小细节,温语所在的环境永远都是整齐的,哪怕是救灾现场,温语的东西都是整整齐齐摆放在一起的,甚至整齐到好像有强迫症一样。季言脸上的灰尘,即便害羞她也要伸手擦掉。一刷时我以为是演员发糖(这里再一次表扬两位把双向暗恋的氛围感拿捏的太棒了!!!),二刷时我偏向温语的洁癖发作。由此我推断温语有很严重的洁癖,身体和心理的洁癖。让她对爱人的要求和环境一样干净、整洁,而季言,或者说她记忆中的季言,永远是18岁的青春美好。

陈念导演用了两种不同的拍摄方法展现男女主的回忆,温语的回忆总是朦胧看不真切的。我刚才开始不懂,二刷时恍然大悟,或许导演是故意为之。温语和季言,俩人实际相处并不多,他们心中彼此的形象多是靠回忆得来的,而大脑会因为遗憾而自动美化那段记忆。

……

我看到有观众因为电影悲剧的结尾而给一星,我无缘得知导演的创作思路。但温语和季言之间,最好的结局就是死亡。季言死在用一种英雄的方式死在最美好的年华、死在他们彼此情感最浓烈的时候,留下的只有美好和未能说出口的遗憾。

季言的死让胆小鬼温语第一次勇敢冲破世俗的枷锁,无视世俗的流言蜚语,一身白纱送别爱人。季言也用他的死赚足了我们这些看过电影人的眼泪,我想我今后在听到“暗恋” 这两个字时,想到的一定是温语季言。

……

一篇上千字的电影分析,最初只是小范围流转,热度逐渐增加后,作者怕引起麻烦甚至还隐藏了这篇分析。可惜还是被营销号大量转载,这篇名为《温语季言为什么可以等待十五年》的分析火了。

不少已经看过电影、还未看过电影的人,在刷到这篇分析后,忍不住再一次买票走进电影院。后者比较单纯,就是想看看到底是什么绝美的爱情,这么吸引人?前者心理就比较复杂了,包括很多赌咒发誓拒绝be永不二刷的观众,大约就是在“凭什么一起买票你看的比我精彩” 和“原来我错过这么多”的心态下,开始了二刷之旅。

就跟在普通的画面都经不起慢放,一篇文章要是被选作课文,能分析出原作者看到都直呼牛逼的背后深意。《路过我生命的你》电影质量无疑是经得起细究的,但温语和季言的爱情……那就千人千面了。

每个人看后的感悟都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