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完全按照约翰莫纳什上将的命令办事, 没有任何的随机应变, 结果给了华军以准备的时间,导致了澳军最终的结局。

华军在接到命令之后,很快占据了周围所有的制高点。他们在山上修筑层层的工事,以交叉火力对付山下可能出现进攻的方向。有的人则在山洞内储存淡水,以应付可能的长时间坚守。

在澳军修筑工事的时候,华军的阵地也完工了。有周建屏这位陆军大学科班出身的将领在,修筑工事自然相当专业。此时各个山头上的工事有炮兵阵地、机枪阵地,有步兵的战壕、防炮洞、包扎所、弹药库,甚至还有前沿指挥所。

当约翰莫纳什上将带着警卫连,气喘吁吁的来到澳军阵地时,华军已经将完备的阵地建设完了。用望远镜遥看着远处的华军阵地,约翰莫纳什上将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面对这样坚固的山顶工事,依靠澳军不多的山炮和迫击炮,要想胜利会付出极大的代价。

现在是骑虎难下,就算知道非常困难约翰莫纳什上将也必须命令发动进攻。为了减少伤亡,约翰莫纳什上将只能命令所有火炮进行射击,尽量摧毁华军的阵地。

面对澳军炮兵的进攻,华军炮兵进行了英勇的反击。尽管华军火炮缺乏,口径也比对方小一些,但是他们在山顶有着射程上的加成,加上这里的炮兵观察更加便利,短时间内竟然与对方打了个旗鼓相当。

炮击变得越来越激烈,双方的损失都在直线上升,到了最后华军炮兵只好偃旗息鼓了。并不是说华军炮兵难以招架,已经被对方彻底摧毁了,而是因为华军携带的炮弹实在不多,为了将仅有的炮弹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周建屏只好叫停了奢侈的炮兵对射。

经过几番征战,华军第一师只剩下了九千多人,他们的弹药也相当缺乏。除了步枪子弹比较富裕以外,每人只有两枚手榴弹,每挺加特林机枪也只有五个弹匣。至于炮弹就更加缺乏了,在炮击过后,每门步兵炮只有三发炮弹,迫击炮的状况也好不了多少。

面对炮击后扑上来的澳军,华军战士不但要挡住对方的进攻,还要尽量的节约弹药。澳军端着步枪向山顶攻来,因为山上的树木林立,他们到不怕被子弹射中,但爬山是非常累的,他们的速度自然非常缓慢,这就给了华军以机会。

战士们在这个时候也不追求射击速度,只用步枪进行点射,他们的命中率并不算高,射击时间却延长了不少。缓慢爬山的澳军士兵等于是给华军当了人肉靶子,用来练习射击。由于对方爬山速度太慢了,华军真是连一点压迫感也没有,这让他们的心里紧张程度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