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越早办越好,后面各种兴办的学府多了,财政紧张,就很难批下地皮和银子来了。

董贤良只能召集金陵众儒生们一起筹银。

金陵城上万儒生们对修建书院的热情极高,可是囊中羞涩,多则一两银子,少则几百个铜板,根本不够用。加起来,最后才筹措了不足二三千两银子。

离盖一座气派的儒家大书院还差得远。

没辙。

董贤良只能去找金陵城的门阀勋贵、强豪、大财主,请求他们出钱资助金陵书院。

各个门阀、财主们倒也出了一点。

谢胡雍老宰相的谢氏门阀,出银一百两。

卢氏门阀,大儒太常卢梓出银一百两,叮嘱他好生兴办书院。

王氏门阀出银一百两,并且推荐一名王氏士子,以后去金陵书院求学。

这个捐钱的数量,让董贤良深深的感到门阀勋贵的小气和世态炎凉,心头气的只想骂娘。

偌大的金陵门阀,作用金山银山、万亩良田和无数产业,却只愿意捐一百两银子,好意思么?

他董贤良是缺那一二百两银子的人吗?

他缺上万两银子啊!

然而最抠门的还是大农令杨褚的杨氏门阀,这杨氏门阀传承久远,乃是大楚皇朝极为显赫,却低调的巨富。

若不是外戚沈府父子崛起,恐怕江南第一巨富,定然是杨家。

可任由董贤良费尽口舌,杨褚大人居然一个铜板也不愿捐,用一杯茶水便将他打发走了。

董贤良在金陵城求爷爷告奶奶,也不过筹了三千两银子。

离万两银子差得远。

他正心灰意冷之间,在王侯巷歇脚,喝着水,抬头一看。

平王府!

小昏侯自从科举国试之后便销声匿迹,也没见什么动静,估计是在平王府里消暑吧。

董贤良寻思着。

得!

小昏侯最近造纸赚了不少银子,去找他筹个一二百两银子吧。

虽然小昏侯对儒家关系不太友好。

但他和小昏侯的私交,还是挺好的。

就算小昏侯不肯捐,那就请小昏侯出个主意也好。

董贤良立刻走到王府门口,向侍卫通报,称秣陵县令来访,求见小昏侯。

...

片刻,侍卫回来,让他进入平王府。

董贤良进了虞园,来到书房,见到了正在写稿子的小昏侯和一旁的丫鬟祖儿。

董贤良入目第一眼,却看到了房内的一块巨大的冰砖,不由惊呆了。

这书房中央用大木桶,放置着一块半丈大的冰砖。

外面虽然是酷暑,令人汗流浃背,步入书房内,却瞬间凉爽、清醒了许多。

夏冰!

此物虽然在冬日不值一提,可是在夏日可是珍贵的很,金银都难以买到的好东西。

除了皇宫,还有极少数的诸侯、王侯勋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