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自家的产业做大做强,是人类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只有如此,人们才会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夏国上下就是如此,只有将那些厉害的东西造的多多的,他们才更安心。

正好于秋的财力够,也懒得打击属下的制造热情,所以,一系列的生产建造数据报出来之后,连于秋自己都吓了一跳。

现在距离他去州可只有短短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而已!

而听到冯智戴说,截止腊月中旬,外来夏国务工的青壮人数已经达到了六十万,夏国本国户籍的人口因为有李渊划拨过来的那三十万,也已经将近一百二十万,顿时让他对于这些数据有了一些理解。

一年时间而已,夏国本土的新生儿就增加了十几万之多,不多为这些小家伙们储备一点家当,怎么供应他们读书长大成才?

现在,建造各种东西,都没有了材料方面的阻碍,大造特造,并且实现产品往更高端升级,是夏国各行业正确的发展轨迹。

在冯智戴汇报完了之后,马周从教育口方面汇报过来的数据,也是十分惊人。

今年下半年开始,夏国已经全面实行了九年制的免费义务教育,现在夏国七到十三岁的入学儿童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二十万之多,占据夏国总人口数的六分之一。

而这么多学生读书,让教育部门每个月在食宿,书本,教职工薪酬方面的开支,就高达三百多万贯。

而且,由于现在没有足够多的教师来承担这么重的教学任务,山书院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全部都兼职成为了京市内近百所小学的启蒙老师。

几乎一大半二年级的学生,每天都要抽半天的时间,去这些新开设的小学,给新入学的孩子上两到三堂启蒙课。

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车马,甚至边斗摩托车,来接送这些赶去给新入学的学生代课的二年级学生。

周边几个县城且不说,京城二环以内的几个区,小老师,比老师年龄还大的学生,可谓遍地都是,也不知道夏国如此不遗余力的推动教育的劲头,别国会不会学习跟进。

反正,在于秋回到夏国的时候,也没有收到来自于李唐朝廷投入教育方面的大额贷款,他们只是象征性的再度增加了一百个保送到夏国山书院读书的贫困学子的名额。

现在看来,李渊应该是老了,没有那么大的魄力了,一年上千万贯的投入,而且还要持续很多年,让他根本看不到低,这种入不敷出的事情,他可不打算干,简单的来说,他还没有达到无视自己的私欲,一心为国家着想的境界。

他更想要的是稳健的财权,缓步发展在他看来也挺好,反正现在李唐是打不过夏国的,而且,有夏国在,别的国家也不敢来惹李唐。

而在于秋看来,这是一种短视的行为,会让整个社会的发展脚步迟缓很多年。

所以,在马周发完言之后,于秋又开口道,“我们还需要加大对于教育的投入,既然所有学生都是从一年级开始教,那么,我们可以用摄像机,录制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