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聊到「逆袭」,也渴望自己能够逆袭成功,如果想要成功实现逆袭呢,必须做到「断舍离」。今天想和大家聊聊职场中的「断舍离」。

工作几年之后,工作流程越来越熟悉,工作内容越来越上手,看似一切按部就班、稳定有序,但实际上工作带来的成就感越来越弱,工作热情也在慢慢下降,陷入新一轮的迷茫困顿。也许现在的你也在面临相同的困惑,那么在这个时候,应该选择继续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安逸生活,还是认识到安逸中的危机,舍弃假象的舒适稳定,逆袭成为更好的自己呢?

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我想聪明的你一定猜到了,并且选对了。没错,最佳答案毫无疑问就是「断舍离」,舍弃假象中的舒适和稳定,「断」就是切断安逸,「舍」就是舍得走出舒适圈,「离」就是离开已经能够看到顶的行业或者公司。

当然,我们今天要谈的「断舍离」绝对不是不计后果的一腔热血,而是对自己做了充分、理性的分析之后,做出的认真选择。首先,要敢于放弃,要有「断舍离」的勇气;其次,要为了明确的目标选择「断舍离」;再次,选择合适的时机「断舍离」。

我当年就是鼓起勇气,离开了稳定的国企工作,给了自己一个逆袭的可能,才有了现在完全不一样的自己。

回想当年,我的决定让周边的朋友及家人知道后,全部都是反对的声音。毛毛的不理解我的决定:「什么?干的好好的为什么要离开呢,在这儿最起码收入稳定。跳出去,万一不行连这点收入都没有了怎么办?」「跳出国企之后的工作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换一行重新开始难着呢!」

可我这个人是逆向思维,我就在想:没试怎么能知道行不行?事情都是人做的,别人能做到的,我一样可以。跳出去至少有希望成功,万一实现了呢。为了女儿的前途,为了给父母提供高品质的养老生活,我必须试试!

当时,我有送女儿出国读书的想法,女儿也一直想要出国读书。我爱人不理解,说:「为什么一定要让女儿出国呢?在中国就没有发展吗?」我说:「真不是这么回事,不是说在国内没有发展。出国读书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开阔女儿的视野,也想要培养一下她的自立能力。国外的平台更大更宽,可以在世界范围的的平台寻找适合自己的舞台。在国外锻炼成长之后,将来回国才可以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孝敬老人有很多方面,除去经常的陪伴之外,物质的基础的保障也是不可缺少的。我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退休金比一般人稍高些,平时生活还好,但是万一遇到意料之外的特殊情况,这些就远远不够了。万一老了病倒了,如何享受现在高科技的医疗成果呢?

到那时,难道只能说:「我不能、我尽力了;我能力有大小,我只能做成这样了」吗?不,我不想有这种遗憾。所以我必须趁现在尽早努力,当父母将来真的需要的时候,我可以给父母提供无忧的物质保障。

后来事实证明,我之前的忧虑,我的努力都是正确的。父亲年纪大了之后有一次病重住院,期间,医生问:「你家经济咋样?」我们说:「您说咋治吧!」最后采用高科技手段治疗,一小时需要花费一千元。我妈当时就懵了,悄悄的问我:「姑娘,我告诉你,我和你爸一生攒了多少钱,本来是想留给你们的,现在看来只得花了救你爸。看来还不够,你能挺上吗?」我告诉妈妈:「你放心一分都不用你花,我有!甚至不要告诉哥哥、姐姐,我一个人出!没问题的。」

我举这些例子是想说明:机会是留给所有人的。为了子女、为了父母、为了回报社会体现自身价值,都需要「断」掉安逸「舍」去舒适,羡慕别人不如自己努力。要有为0的心态、为0的勇气,不破不立,有舍必有得。

从一个安稳、自己熟悉的领域毅然决然不顾周围朋友、家人的反对,选择离职、转换平台,这个的确是需要勇气。适时地突破自己,我们必须懂得:做,就有1%成功的可能。不做,就没有希望;再者我们每一个都有自己生存的技能,就像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樊登所说:成功了我就达成目标了,没成我继续找个学校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