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第二天一早,楚家人便醒来了。他们带着祭品去了祠堂,先拜祭过楚家先祖和楚父之后,才在村里长辈的见证下,取出了楚家的家谱。

上家谱这事本来应该由一族之长来做,可楚家是逃难过来的,除了他们两兄弟便再无他人了。楚广是兄长,但他只认得些许,写出来的实在难登大雅之堂,楚辞只能当仁不让,接下这个任务。

这本家谱很薄,是楚辞当初中举时才做出来的。楚辞直接翻到了楚广那一页,在子女下方将楚逍和楚瑶瑶的名字记上去。然后又翻到自己那一页,将卢静姝的名字记录在下方。

写好后,又由村里长辈念了祷文,然后小心翼翼地封存了起来,直到下次再有婚丧嫁娶或者添丁进口这样的大事发生才会再请出来。楚辞觉得它很像是户口本,但又比户口本好像多了点什么东西。那是一种奇怪的感觉,让人想忽视都难。楚辞实在解释不清,只能暂且以归属感来代替了。

此次回家的大事已经完成,趁着村里长辈和村长他们都在,楚辞又当场许诺了二十亩祭田出去。这一部分的产出,大部分会被用来资助贫困学子。

也不知道是不是榜样的力量,十里八乡之中,他们长溪村的读书氛围是最浓厚的,村学也是办得最好的。听说如今有很多外村的,都想到他们这里来读书。

当年开国皇帝下令广建学堂,可下面人阳奉阴违,学堂建了没错,可什么配套设施都没到位,徒留那几间名存实亡的房子在那。到了现在,若不是要求必须有,恐怕早就化为灰烬了。

浓厚的氛围和楚辞的资助离不了关系,所以楚辞决定,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人多了竞争也就大了,良性竞争有利于群体提高水平,共同进步。再加上以各种名义发放的奖励,更能鼓舞他们努力向上。

不过,楚辞也有要求,那就是保留先生们劝退权利的同时,再加一个约束。对于某些要被劝退的学子,需学堂里半数以上的先生同意才可。这样做,虽不一定能避免因私仇阻碍学子入学的情况,但总能规避大部分的冤枉事。

就比如当年老夫子生他的气而不让楚小远入学的事,若是他后来不曾改变,恐怕楚小远的一生都会和现在截然不同。

……

在家的日子闲散而愉悦,之后的时间,楚辞每日都睡到自然醒,早上监督一下孩子们读书,下午则带着他们去后面的矮山上玩,就连两岁多的楚珊珊也带着去了,没两天就像她哥哥一样小叔小叔叫个不停。

期间,楚辞还受邀去了袁山县学为学子们讲学,对于这位刻在石碑上的牛人,学子们自然都是抱着很大的好奇心来的,但一看楚辞真人,他们忍不住就酸了。

学问做得好也就算了,人还那么年轻,这些也就算了,偏偏他还长得那么俊俏。更让人嫉妒的是,他在别人还在进学的年纪里,已经成为了一府提学。想起莫提学下县巡视的场景,那叫一个气派啊,对一个读书人来说,这大概就是最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