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兰阳铜瓦厢决口,先向西北淹到封丘、祥符各县村庄,又往东漫流至兰仪、考城、长垣等县后,分成3股:一股出曹州东赵王河至张秋穿运;一股经长垣县,流到东明县雷家庄,这里就分成了两股,都东北流到张秋镇;三股河汇合后,穿过张秋运河,经不盐河流入大清河,由利津牡蛎口入海这里是黄河下游流经路线,按照现时帝国行政区域划分,大体上经过河南的荥阳、郑州、原阳、延津、封丘、中牟、开封、兰考、濮阳,后经山东的曹县、单县,再经安徽的砀山、萧县、最后入江苏的丰县、沛县、徐州、邳县、睢宁、宿迁、泗阳、淮安、涟水、阜宁、滨海然后入黄海但在改道后,于铜瓦厢缺口后,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这次决口,使黄河下游结束了700多年由淮入海的历史,又回到由渤海湾入海如果这次黄河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理,据臣判断,其后,洪水在以铜瓦厢为顶点,北至北金堤,南至今曹县、砀山一线,东至运河的三角洲冲积扇上自由漫流,水势分散,泛滥无定下游河道中自铜瓦厢至陶城埠一段,决口经常发生,故有豆腐腰之称”

“说说你的良策”关续清已经有些急不可耐了,对于武同举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武同举一笑道:“根据此次灾情,臣治理黄河主要有三策”

“哪三策?”

“皇上容禀,远古时期,人们基本是在距离河道很远的地方居住,河流基本是自由流动,与人们互不干扰,相安无事随着河流周边居住百姓的增加,人们开始在河道的两边修筑堤防,开始的时候,人们在距离河道比较远的地方建堤,河道的宽度仍然很大,洪水还没有被束缚得很厉害遇到涨水,水流基本可以分散到较宽阔的河道中,慢慢流走,几乎不会冲毁堤防后来人们开始大量占用河滩地耕种,在大堤里面修筑围埝,圈堤围垦,不断改变河道的流向,造成河道宽窄不一,河线再三弯曲,严重阻碍行洪皇上,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臣以为农耕是要发展,但是也要有一个整体规划,正是当地百姓没有节制的改变河道的原有状况,不给洪水以足够出路,引发河堤被洪水冲溃,给自身也带来了一场场灾难像这样一次黄河泛滥就会令国家数十年的农业发展毁于一旦,两相比较是得不偿失啊”

关续清沉吟半晌,对杨深秀说道:“武同举说的很有道理,治河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为了长远考虑,还是要对农田耕作有一个总体的规划才行”

杨深秀恭声道:“喳这一条臣谨记了”

武同举又说道:“所以针对这一情况,臣提出治河三策,请皇上斟酌所谓事有轻重缓急,所以臣把这三策分为上、中、下三策上策为不与水争地,彻底改变当前的被动局面,还河道以本来的面目具体的是将冀州区域容易受到洪水影响、生活没有保障的百姓迁移出来,清除掉河道中的碍洪设施,将黄河改道向西,以原有河道与太行山之间的宽敞地区为的河道,让黄河向北流进大海这样可以削减水势,容纳较多的泥沙,最大程度降低洪水冲毁堤防的可能对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