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的,也要找到足够的人记录下来。”

林拓的计划很简单,利用天神的余威,开设讲坛,让池国国君派过来足够多的,具有学习能力的人才。

之后,再由自己将知识转授给他们。

以此,来推进沙盘中人类社会的发展。

不一定成功,但可以做个尝试。

“只希望这一届国君能争气一些,毕竟,以池国的现状,最稳妥的方式,还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

……

事实证明,这一届国君比林拓预想中,更加争气。

也更加认真。

接下来的两日,整个陶县都没有一刻平静。

大概是存了将这位圣人挖空的心思,在林拓的默许下,池国国君大手一挥,当即下令扩建学堂。

整个陶县,乃至整个府城,都为之震动。

在短短两日之内,便沿着南山那座破旧的书院,向下开垦出一片平地,数千只桌椅被运送到这里,一字排开,蔚为壮观。

粗看去,光是其开辟出的座位,便起码可以供上千人同时听讲。

与此同时,一道道车马也从全国各地纷涌而来。

那是无数,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读书人。

其中有自京都,车马不停,昼夜奔波调集来的京都学子监生,乃至于各个学派,早有名望的读书人。

也有听闻圣人讲道,自费车马,从各个府城赶来的学子。

有人单人快马,也有的,是成群结队。

没有人愿意错过一位圣人讲道的机会,无论能不能学到东西,即便只是参与这件事,便已经是足以铭记一生的荣耀。

而对于陶县百姓而言,坐在茶馆窗边望着从全国各地奔来的学子,便成了一件极有趣味的事:

“那难道是明州七子?”

“东凉大儒!”

“南江状元!”

“竟然连京都小诗仙也来了?”

“那……那位难道是已经致仕归隐的前任宰相?”

陶县很小,但也不乏有见识者,随着一位又一位,名动国朝的“大人物”赶来,就连再沉稳的人,也无法保持镇定。

陶县以及周边地区的读书人,更是趁着地域优势,早已抢好了位置。

须知,圣人不禁旁听,当朝皇帝也似乎乐见如此,虽然那些“前排”的好位置大多早就分配了出去。

但,南山那么大,就算捞不到桌椅,搬个板凳、蒲团,乃至于席地而坐,总还是可以的。

在这种奇异而躁动的气氛中,时间来到了第三日。

也是南山学堂开讲的日子。

……

当初升的朝阳再一次点亮了这片山峦。

南山上下,已然是人头攒动,密不透风。

上千只桌椅上,早有或老或少,或身有官职,或名声在野的“学生”坐满。

往外,则是密密麻麻,坐在蒲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