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既至,与记忆中的一样,美国新国务卿访问香港,与彭定康达成了不少合作协议,内里不乏一些看似对香港经济有利,实则却包藏祸心的合作。

这其中就包括对美资开放香港院线投资准入资格以及美国电影在港上映所需缴纳的娱乐税减半等等,在港片那耸立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坚墙厚壁上撕开了几道裂痕。

不过对于这个结果,林孝智其实还算满意。虽然他提前几个月便开始运作香港媒体跟电影从业界轮流向港府施压成果显著,但从一开始就没指望能完全制止港府给即将回归的香港添乱。这样的结果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至少业界的一番作为还是影响到了港府的意志,令彭定康没有如厉害上的那样,完全卸掉港片在本土抵御美国大片入侵的城墙。

原历史上,港英政府于93年6月开始完全取消了美国大片在港上映的娱乐税,外来电影在港上映,其50%左右的票房收入属于院线所得,剩余不足50%还需缴纳10%的娱乐税(娱乐税原本应该由院线承担,但因为香港院商势大垄断上映渠道,是以从来都是由发行公司及电影制作方承担),再扣除宣传成本以及本地发行公司所得等等,除非外来电影在港票房能够突破两三千万港币以上,否则在这个市场上映不但赚不到钱还得亏本。

院商经营也是一样,香港早年院线经营上对于香港本地商人及英商并无太多限制,但对于外来资金(主要是为了防范大陆资本控制香港院线以拍片宣传左派思想)却有不少掣肘。比如立法规定了影院需由本地商人经营,外来资本不得超过总投资的20%,同时对于管理层还有诸多限制,以防止再出现第二条难以管制的银都院线!

正是这一条规定造就了自60年代以来香港院商们的超然地位,即使七十年代末以后台商资本大举投资香港电影院,实际上控制及经营权一直都掌握在香港商人的手中。

原历史上,港英政府同样自93年之后对院商经营措施给予了修改。其中最核心的一条便是外商资本只需在香港本地注册公司,便可经由该公司投资,完全经营及管理电影院线,彻底打破了本地商人的垄断策略。同时也大幅度削减了本地已有电影院线中,外来资本投资不得超过20%的规定,将其提高至60%后来又在本地院商的抗议下降至40%,但那已经是多年后的事情了。

一如在娱乐税上对港府施压一样,林孝智也联系了不少本地院商对港府进行公关,最终彭定康虽将允许外来资本投资额提升到了总投资的40%,但那条完全打破了本地商人垄断院线的允许外商以注册公司换取院线经营权的方案却胎死腹中,没能成型。

如此一来,虽然没能达到最好效果。但美国大片未来在港上映利润依旧十分微薄,估计不少美国电影公司在将电影拿到香港上映时都要考虑能不能赚到钱这个难题。而院线依旧被本地商人垄断,这也意味着每年放进多少部外来电影在港上映,全凭本地院商说了算,无疑是个巨大胜利。

元旦过后,整个香港媒体们还在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