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后,冯承乾坐上马车离开了勃兰登伯爵府,前往帝国战争部。

从某种意义上讲,帝国战争部与后来的国防部非常相似,只是当时还没有“国防”的说法,战争就是国防。

罗恩伯爵之后,帝国战争部就一直空着,由陆军部与海军部分掌帝**权。

冯承乾上任不到两天,战争部还没恢复运转,门口的守卫比在里面办公人员还要多,显得极为冷清。

事实上,没有几个人认识新上任的战争大臣。

花了好大一番功夫,冯承乾才熟悉了这个庞大的机构,让几名部员把帝国海军的相关资料找了过来。

虽然皇帝决定带他去英国,但是冯承乾不想虚度这一个月。

既然专门负责帝国海军军务,冯承乾就得做些事情,也不枉拿的薪水,以及皇帝的信任与器重。

此时的帝国海军,几乎等于零!

帝国海军中,拿得出手的只有五艘排水量仅有五千多吨的“萨克森”级铁甲舰,此外全是既破旧、又落后的小型巡洋舰。

这算得上是海军吗?

就冯承乾所知,“萨克森”级这样的铁甲舰连“前无畏舰”都算不上,根本算不上现代化战舰。

没有现代化战舰的海军,还是海军吗?

冯承乾很头痛,他在皇帝面前夸下海口,等于要从无到有的打造一支世界级舰队,难度不可说不大。

既然是从头做起,就得了解帝国海军的来龙去脉。

与帝国陆军相比,帝国海军的历史极为短暂。在威廉皇帝开国之前,帝国实际上只有陆军,没有海军。所谓的“海军”,也不过是一支仅能在境内活动的内河舰队,其主要任务是协助陆军运送兵力与物资。直到十三年前,也就是一八七五年,“萨克森”级才在伏尔铿造船厂下水。

十三年过去了,帝国海军的主力仍然是这几艘战舰。

对于建国还不到十八年的德意志第二帝国而言,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如果考虑到帝国的地缘环境,西有法国、东有俄国,南面还有奥匈帝国,更能明白,决定帝国命运的不是海军,而是陆军。

重陆轻海,本来就是陆权国家的共同特征。

只有国力足够强大,有能力跟列强争夺全球利益的时候,帝国才需要海军,也才会着手打造舰队。

问题是,到那个时候,还来得及吗?

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德意志第二帝国最终败亡,与丧失海权,或者说错误的海权战略不无关系。设想一下,如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丧失海权,哪怕没有夺得海权,大战结果如何?

冯承乾没有去想,他只知道,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而且正确使用这支海军,大战的结局肯定会有所不同。

他要做的,就是改变大战的结局,为自己、为自己的民族争取一次机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即便任重而道远,冯承乾也别无选择,因为他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