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冯承乾希望的还要谨慎。

贝蒂撤退之后,雷德尔没有下令追击,只派了两艘轻巡洋舰尾随其后。主力舰全部留了下来,解决掉还没沉没的“不挠” 号。

虽然在此期间,贝蒂也组织轻巡洋舰进行反击,阻止雷德尔派出的轻巡洋舰靠近杰利科的主力舰队,但是并没有产生对战局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双方似乎同时决定停止决战,各忙各的去了。

显然,这肯定不是杰利科愿意看到的情况。

八点半不到,在德舰的围攻下,“不挠” 号的舰长选择了投降。雷德尔也很有风度,准许英国官兵在离舰之前打开通海阀,并且派出了几艘小型舰艇,把那些跳海逃生的英国官兵救了起来。

在返航途中,雷德尔还在“德塞利茨”号上款待了“不挠”号的舰长。

雷德尔的被动做法,也让杰利科的处境极为尴尬,甚至让杰利科疑心重重。

在杰利科看来,雷德尔没有主动追击撤退的贝蒂,只有两种可能,一是雷德尔知道大舰队已经到达,不敢主动追击,二是雷德尔的强援即将到达,正在准备与大舰队决战,或者是这两种可能都有。

到这个时候,杰利科显然不会相信情报部门的鬼话。

雷德尔打得如此主动,在明知道大舰队赶来的情况下还留在设得兰群岛附近,足以证明公海舰队的主力没在芬兰湾,早就进入了北海。这一切,肯定是公海舰队的战术安排,目的就是引诱大舰队出来决战。

可以说,这是杰利科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虽然他对英国皇家海军充满了信心,但是杰利科更加清楚,皇家海军还没有为迎战北海对面的强敌做好准备。如果在这个时候与公海舰队决战,就算大舰队能够取胜,也将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

在战略上,大舰队遭受惨重损失,将使任何胜利变得黯然失色。

要知道,海军是英国的一切。英国要想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胜利者,除了要在海洋上击败德意志第二帝国,还得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保住头号海上强国的地位,不然就算击败了德意志第二帝国,英国也将被其他海上强国,比如大西洋对岸的美国取代,从此沦落为二流国家。

杰利科有清楚的战略观,自然明白保存舰队的意义有多么重大。

正是这些担忧与顾虑,让杰利科显得极为犹豫。

当时,他明知道雷德尔的舰队就在东北方向上,而且最多只有六艘主力舰还能作战,却没有下令追击,而是首先派出了以轻巡洋舰为主的侦察舰队。名义上,是去掩护贝蒂的两艘战列巡洋舰撤退。实际上,杰利科更想知道,在雷德尔身后,是否有公海舰队的主力,或者说前方是否有敌人设置好的陷阱。

结果,在战场局势相对明了的情况下,双方都选择了观望。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就算杰利科选择追击雷德尔,也不见得能够取得收获,但是至少能让他获得一个冠冕堂皇的说辞,即公海舰队在取得战术胜利的时候,却在战略上输掉了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