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拜仁”号上,那枚穿甲弹肯定无法贯穿厚达二百四十毫米的装甲隔板,将在存放炮弹的舱室内爆炸。因为在储存状态下的炮弹都没有装引信,所以不见得会立即殉爆。

或者说,只要损管及时,比如马上封闭弹药舱,然后向弹药舱注水,就能扑灭弹药舱内的大火,避免炮弹在高温下爆炸。

可惜的是“巴哈姆”号在设计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些。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虽然穿甲弹在存放炮弹的舱室内爆炸,但是产生的烈火立即进入了存放发射药的舱室。

“巴哈姆”号尾部发生大爆炸的时候,冯承乾都吓了一跳。

因为两枚炮弹的命中时间只相差了十多秒,所以当时连冯承乾都认为,应该是“巴登”号打出的那枚穿甲弹在击毁了u炮塔之后,引爆了下方的主炮弹药库,并不知道是“拜仁”号打了最敏命的一炮。直到后来,通过一名获救的“巴哈姆”号上的损管人员,才知道了〖真〗实原因。

显然“巴登”号在一次齐射中打出的八枚炮弹,不可能间隔十多秒才落下。

由此,也就可以断定是“拜仁”号打中了第二炮。

当然,不管是谁打中的第二炮“巴哈姆”号的结局都一样。

八点三十八分“巴哈姆”号在大爆炸之后舰尾断裂。

这艘满载排水量高达三万二千吨的战列舰仅仅在海面上坚持了三分钟,在八点四十分就沉没了。全舰九百五十一名官兵中,仅有包括汉密尔顿在内的三十七人生还,而且汉密尔顿还是副官强行穿上救生衣,在战舰沉没的时候跳海逃生。

此外,幸存者中大部分都是在舰体外抢修的损管人员。

“巴哈姆”号战沉,意味着汉密尔顿的梦想彻底破灭。

更要命的是,剩下的五艘英舰成了无头的苍蝇。

事实上,在看到“巴哈姆”号在大爆炸后沉没的时候“勇士”号与“马来亚”号的舰长都惊呆了,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后面三艘战列巡洋舰的舰长也看到了前方发生的事情,只是隔得太远,而且受“马来亚”号阻挡,所以在第一时间,并不知道发生大爆炸的是“巴哈姆”号,还是“勇士”号。

接下来的五分钟内,剩余五艘英舰错过了最后一次逃脱的机会。

犯错误的不是别人,正是“勇士”号的舰长。

在此情况下“勇士”号已经是首舰,因此“勇士”号的舰长应该在第一时间担负起指挥舰队作战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在仅剩下五艘主力舰,而且七艘德舰均没有遭到严重损伤的情况下,临时指挥官首先要做的就是率领舰队撤退,而不是为旗舰报仇,更不是留下来等死。

可惜的是“勇士”号的肩章在五分钟内都没有下达任何命令。

在这五分钟里“勇士”号面对的不是一艘德舰,而是足足三艘。

原因很简单,在击沉了“巴哈姆”号之后,冯承乾没有调整交战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