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影响,即日本潜艇的吨位普遍偏大,拥有很强的续航力,而且能够装载足够多的鱼雷。当时,日本潜艇的吨位普遍在一千五百吨以上,一些专门用于远洋作战的还超过了两千吨。(yimixs)•(cc)

相对而言,中国潜艇就“寒酸”得多了。

√闪烁的作品《帝国风云》最新章节由?[一?米小说]?全网首发更新,域名[(yimixs.cc)]√『来[一?米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yimixs)•(cc)

大战爆发时,中国海军以近海小型潜艇为主,吨位都不到一千吨,其中数量最多的“刀鱼”级只有五百四十吨,即便是为数不多的远洋潜艇,吨位也在一千二百吨以内,其中最大的“魟”级只有一千一百六十吨。

当然,不是中国海军不想要大型潜艇,而是造不出来。

要知道,中国海军的头号敌人不是日本海军,而是太平洋对岸的美国海军。如果考虑到今后与美国作战,大型潜艇显然更有价值。

可惜的是,直到一九三八年,中国造船厂才掌握了建造远洋潜艇的技术。

可以说,如果不是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订购与引进了一批远洋潜艇,在大战爆发时,中国海军能够派往西太平洋作战的潜艇不会超过四艘,即在一九三八年底开始建造,从一九三九年六月底开始服役的四艘“魟”级。

正是没有能力建造大型潜艇,所以在一九三八年之前,中国建造的全是小型潜艇。

只是,在战术上,中国海军更懂得潜艇的价值。

当然,这也与中国的处境有关,或者说与潜在的敌人有关。

道理很简单,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岛国,与英国极为相似,海上航线关系到了日本的生死存亡。甚至可以说,只要海上航线被切断,即便本土没有遭到攻击,日本也会在战略封锁下战败。

要知道,日本连粮食都不能做到自给自足。

如此一来,中国海军自然更加重视破交战,也就更加需要潜艇去切断日本的航线,从战略层面上打击日本。

显然,中国与日本的关系,跟德意志第二帝国与英国的关系极为相似。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海军师法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把潜艇当做破交作战主力看待的主要原因。

可惜的是,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不够强大。

虽然在大战爆发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潜艇部队也不够强大。主要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击败英国的不是潜艇,而是公海舰队,所以在大战后,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不是很重视潜艇。大战爆发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总共只有五十七艘潜艇,其中只有二十二艘是远洋潜艇。但是与之相比,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差距依然明显,当时只有十二艘远洋潜艇。

也正是这十二艘远洋潜艇,在大战初期发挥了谁也没有想到的作用。

到八月底,日本海军不得不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学习,组建运输船队,并且动用反潜战舰为商船护航。

可惜的是,日本海军的护航战术并没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前面已经提到,日本海军其实没有合格的反潜战舰,即便是专职反潜的驱逐舰,也没有足够强大的反潜战斗力。

(yimi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