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事情。当时,冯承乾甚至向鲁登道夫提到,如果美国没有在一九四一年上半年参战,中国就会在一九四一年六月底、最迟七月初向红俄宣战,并且在大陆战场上的投入不低于四百万。

这下,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明白了中国向日本伸出橄榄枝的意图。

十月二十二日,德皇威廉二世公开表示,如果日本肯投降,将为所有人造福,帝国将免除日本所有战争惩罚。

德皇表态,把美国推上了风口浪尖。

要知道,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都为争取和平表达了诚意,而美国一直把自己塑造成自由与民主的典范国家,如果不做出适当的表示,而是鼓舞日本继续打下去,显然会遭到国内外的质疑。

事实上,当时对中日停战最为积极的就是美国人。

虽然美国早就宣布中立,但是联邦政府的很多作为都于中立相悖。比如,美国一直在为英国提供粮食、化工原料、石油、钢铁、矿石、铝材等物资,甚至向英国出口了大批用于作战飞机上的发动机。即便对日本,美国也非常“慷慨”。这让美国民众不得不相信,联邦政府并没打算长期保持中立,而是一直在为参战做准备,或者说一直在偏袒某一方。显然,美国民众不得不担心,在某种情况下,以罗斯福为首的联邦政府会把美国拖入战争,让美国人去为英国与日本卖命。

别忘了,不久之前,美国众议员才发起了针对总统的弹劾案。

虽然弹劾行动随着联合舰队覆灭而不了了之,罗斯福也在“第二次硫黄岛海战”之后公开表示,他从来没有批准向日本海军开放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更没有做出任何违背中立的事情。但是对美国民众而言,此时最需要担心的就是美国联邦政府宣布参战,随后国会授予总统战时特权。

要知道,在进入战争状态之后,美国民众就没有什么权力了。

显然,日本向中国投降,美国就能避免参战,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也就不需要背上步枪踏上战场。

来自民间的压力,让罗斯福不得不慎重考虑联邦政府的立场。

十月二十四日,美国联邦政府终于沉不住气了。

当天,美国国务卿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提到,他已经对中国外长发来的外交信函做出了正式答复,美国愿意为西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贡献一份力量,也愿意为中日两国的数亿民众的和平相处贡献一份力量。

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式表示,美国将出面协助中日进行停战谈判。

显然,罗斯福不是笨蛋。

周仁康规避了“停战”两个字,而他却着重提到了“停战”两个字。如此一来,只要中国愿意坐下来谈判,就得承认日本并没有彻底战败,也就不能开出太高的停战条件,等于放弃了已经取得的胜利果实。

显然,中国肯定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做出让步。

要知道,中国离彻底击败日本只有一步之遥了,而且这也是中华民主共和国成立之后离彻底击败日本最近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