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九四零年十二月下旬开始,西太平洋舰队一直在九州岛南面海域执行作战任务。

到二月份,情况终于有所改善。

在船坞里躺了半年之后〖中〗国海军的三艘主力舰,即“山东” 号、

“山西” 号与“河北”号(分别为“德夫林格”号、“吕佐”号与“兴登堡”号)已经修复,在一月底就返回了海军的战斗序列。更重要的是,这三艘主力舰在维修的时候都进行了第二次现代化改装,战斗力大大增强。

在第二次现代化改装中三艘主力都安装了两部雷达,一部是对空搜索与警戒雷达,另外一部是对海搜索雷达。此外,三艘主力舰还首次配备了炮瞄雷达,即专门为八门大口径舰炮开发的火控雷达。在火力方面,三艘主力舰用双联装一百毫米高射炮取代了双联装一百二十毫米高平两用炮。虽然新式高射炮的口径缩小了二十毫米,但是战斗射速提高到每分钟三十六发,比高平两用炮高出了一倍左右。

更重要的是,新式高射炮能够使用配备了电磁感应近炸引信的炮弹。只是,这种炮弹要到一九四二年才能批量生产。比较遗憾的是,

因为七十毫米高射炮的研制工作还没完成,兵工厂的生产线也没建成,所以没有在改造中安装这种作战效率最高的高射炮。在小口径高射炮上,三艘主力舰都大大加强,主要就是见缝插针般的在甲板上增添了近百门二十毫米机关炮。难能可贵的是,三艘主力舰的主炮也在改造中得到了提升,即换上了五十倍径的国产主炮。

虽然在战后,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生产的大口径舰炮比不上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甚至比不上美国的,主要就是〖中〗国在这方面没有投入多少力量,也没有必要为五艘主力舰专门研制大口径舰炮。此外,〖中〗国的冶金技术算不上先进,至少不能跟德意志第二帝国相比,导致火炮的xìng能算不上出sè。但是这种身管长度为五十倍径的三百八十毫米舰炮本身就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而且生产线也是由德意志第二帝国援助建造的,生产工艺、乃至所需钢材的冶炼工艺也都由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

单从xìng能上讲,绝对不比同口径的舰炮差。

实战也证明,即便面美国快速战列舰上的十六英寸舰炮,这种国产三百八十毫米舰炮也丝毫不落于下风。

三艘主力舰的加入,让〖中〗国海军的阵容变得更加完整。

要知道,在这三艘主力舰加入之前,西太平洋舰队每到日落的时候都会向外海机动,避免在夜间与〖日〗本舰队遭遇,然后在天亮之后返回,使得只能在上午十一点之后才能出动舰载机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

三艘主力舰加入之后,西太平洋舰队就没有必要在夜间规避了。

要知道,〖日〗本海军只剩下了一艘主力舰,鼻外八艘全部在沉在硫黄岛军港里面。

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有数量众多的大型巡洋舰与防空巡洋舰,而这两种巡洋舰的主炮火力都强于〖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