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非常简单,〖中〗**队在夺取了夏威夷群岛之后,肯定会以珍珠港为基地,动用舰队封锁巴拿马运河即堵住美国海军从大西洋进入太平洋的主要通道。虽然南面还有麦哲伦海峡,但是在南太平洋地区美军根本没有可用的军事基地,让舰队走麦哲伦海峡,等于劳师远征,也就不大可能反败为胜。到这个时候,再出兵攻打澳大利亚,不但对整个战局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打到这一步,美国只有一种选择:在死守大西洋的情况下,与〖中〗国媾合。

准确的说,是在全力以赴的阻止〖中〗国海军进入大西洋之后,在没有取得胜利、甚至没有优势的情况下与〖中〗国进行停战谈判。

显然,到这个时候,战略主动权在〖中〗国手里。

从战略层面上讲,攻打澳大利亚最大的损失不是军队与资源,而是时间。

在高层会议上,冯承乾就着重强调了这个问题,即攻打澳大利亚,会丧失对〖中〗国来说最为宝贵的时间。

要知道,在大战爆发前,美国的总体工业实力强于〖中〗国。

虽然提前一年参战,让〖中〗国获得了一年的宝贵时间,准确的说是提前一年进行全面战争动员,使〖中〗国的工业体系提前一年进入战争状态,也就多了一年的额外产出,但是美国在完成战争动员之后,工业实力肯定会超过〖中〗国,而且对美国来说,需要的也仅仅是完成动员的时间。

显然,对双责来说,时间同样重要。

按照冯承乾的说法,〖中〗国要想以最小的代价打赢这场战争,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美国完成了战争动员之前打败美国,至少得在太平洋上打败美国,把战线推进到美国本土、以及大西洋上去,压缩美军的作战空间,使美国在付出了惨烈代价之后,认识到击败〖中〗国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从而与〖中〗国讲和。

事实上,吴铁生、刘亚光与刘伯恩等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都承认时间很宝贵。

问题是,他们都过高的估计了〖中〗**队的作战能力。

在支持南下计划…的时候,吴铁生就提到,美国的战争潜力不可能一下子爆发出来,因此大陆战争受到的影响并不大,在中德军队的夹击下,红俄肯定会在一九四二年战败,到时候德军将全力以赴的攻打英国,而美国也会全力以赴的支持英国,即德军能在大西洋上牵制住美军主力,消耗美国的国力,使美军难以在太平洋投入重兵,也就不可能守住澳大利亚与夏威夷。

当然,吴铁生要说的,就是〖中〗**队还有足够多的时间。

按照他的观点,只要大陆战争在一九四二年结束,陆军就能在澳大利亚投入三百万以上的兵力,而在此期间,肯定能造出足够多的船只,海军则能在此期间完成夺取制海权的重要使命。

可以说,吴铁生乐观得有点过头了。

在他看来,到时候只要〖中〗**队登上澳洲大陆,美军就会缴械投降。

刘亚光的观点与吴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