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 中国在完成了全部战争动员只有, 装备与物资产量也仅相当于该计划的百分之八十。

当然,终这个计划没有得到落实,只是相差得也不是很远。

显然,到了一九四四年,至少在武器装备与弹药物资的供应上,将不是太大的问题,因此美国就有资本帮助英国坚持下去,甚至有能力让红俄继续战斗下去,从而保证轴心国集团的完整xìng。

此外,还得考虑同盟国集团这边的情况。

如果红俄在一九四三年战败,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对英轰炸,中国也会派遣航空兵参与轰炸行动。以当时的情况,哪怕中德只把用在大陆战场上的半数轰炸机用来对付英国,也多只需要半年时间就能炸垮英国,让英国在没有丢失制海权的情况下彻底战败。

当然,也许要不了半年。

关键就是,在红俄战败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够抽调出五百万左右的地面部队,即便只动用其中的一半,也就是二百五十万地面部队,只要能够跨过英吉利海峡,就能够轻而易举的击败英国皇家陆军。

要知道,英国皇家陆军只是个空架。

虽然其总兵力超过了五百万,但是英国的人口总量还不到四千万,根本支撑不了这么大一支陆军。重要的是,留在本土的英队只有三百万左右,其他两百万英人分布在其他战场上,仅中东就有差不多一百万。此外,英国皇家陆军严重缺乏重武器,也缺乏大规模机械化战争的战术思想。想比之下,德军不但拥有世界上强大的装甲部队,而且已经在战场上磨练了三年。

可以说,只要德军登上了英国本土,英国就战败了。

那么,德军有能力登上英国本土吗?

虽然在当时看来,德军登陆英国本土还欠缺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即制海权,但是到一九四四年,这很有可能不再是问题。

原因有三。一是意大利很有可能把舰队派往北海,协助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夺取北海的制海权。二是到一九四四年,中国海军有很大的把握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决定xìng胜利,也就有可能向大西洋派遣远征舰队。三是到了一九四四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完全有可能用制空权来取代制海权,即利用空中优势封锁狭窄的英吉利海峡,阻止英国皇家海军进入该区域,从而确保登陆部队顺利渡过英吉利海峡。

要知道,只要击败了红俄,德军完全有能力在西线投入上万架作战飞机。

虽然这个数量算不上多,也没有绝对xìng的兵力优势,因为到时候,美英的作战飞机肯定比此多得多,但是中国空军有很大的可能参与作战行动,而中国空军在当时拥有的作战飞机已经超过了两万架。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在欧洲投入几千架作战飞机,那么英吉利海峡两岸的空中力量就会失去平衡,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有可能获得绝对制空权。

当然,要让这一切变成现实,得有一个前提条件。

这就是,红俄在一九四三年战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