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候。

在莫斯科会战中, 俄军大量投降, 一在主要原因就是俄军官兵担心在作战失利回到后方的时候遭到严惩。

根据部分俄军战俘交代,在踏上战场之前,他们就被上层军官高知,如果不能打赢这场战斗,他们就会被集体枪决!

对此,美军也有极为深刻的认识。

当时,在红俄,大概有一万名美国的军事顾问。虽然这些顾问名义上只是协调美俄两国的军事行动,以及负责分配美国援助的军事物资,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美军顾问去了前线,直接体验了德俄与中俄战场上的残酷战斗,也对俄军激励官兵的手段有着很深刻的认识,只是没有一名美军持赞同态度。

必须承认,大部分俄军官兵都极为英勇。

比如,在基辅会战中,守卫基辅城的俄军官兵就很少有人投降,往往一个营、一个团的全部战死在阵地上。很多军人在阵亡的时候,依然保持着战斗姿态。当时,很多俄军官兵甚至为自己准备了光荣弹。因为俄军伤员经常在接受德军救治的时候拉响手榴弹,所以后来德军很少主动救治俄军的受伤官兵。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德军甚至会用坦克与装甲车去清扫战场。

显然,俄军的激励手段太过头了。

尼米兹在听证会上提出来,就是要让那些在后方对战争指手画脚的政客知道,战争并不是凭几句话就能打赢的。

在辩论的时候,尼米兹甚至提到,如果哪位听证委员会的成员对海军提交的作战报告有疑问,他可以在太平洋舰队里为其安排一个职位,让其随同舰队出海作战,直接体验舰队作战有多么凶险与困难。

哈尔西逃过一劫,但是也因此失去了罗斯福的信任。

要知道,举行听证会就是罗斯福的意思,或者说如果罗斯福不同意,战争委员会的成员根本没有能力让尼米兹回来作证。

结果就是,尼米兹在回到珍珠港之后,不得不让哈尔西“赋闲”。

虽然哈尔西仍然是第七舰队司令官,但是在尼米兹任命斯普鲁恩斯出任参谋长之后,他就不再指挥舰队了。

当然,这不见得是坏事。

要知道,这等于让斯普鲁恩斯官复原职了。

显然,顾祝同小看谁,都不会小看斯普鲁恩斯。

要知道,在李向龙之后,就是顾祝同一直在跟斯普鲁恩斯打交道,因此多次领教了斯普鲁恩斯的才能。

战后,顾祝同就提到,斯普鲁恩斯是他遇到过的最难以对付的敌人。

事实上,在顾祝同参与的所有海战中,只要对手是斯普鲁恩斯,他就没有轻松取得过胜利。相反,如果对手不是斯普鲁恩斯,他总能够轻松取胜,而且为获取胜利付出的代价都非常低。

在此之前,顾祝同算得上完胜斯普鲁恩斯的只有一次。

这就是新喀里多尼亚海战,此外的所有海战,顾祝同就算取得了胜利,也为胜利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当然,今时非同往rì。

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