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作战, 该级战列舰肯定得降低排水量以增加干舷高度。也就会减少燃油装载量。此外, 大西洋的环境更加恶劣。因此会增加战舰的燃油消耗率。按照英国皇家海军的估计,“维托里奥维内托”级的实际续航力在三千五百海里以内。

这是个什么概念?

以三千五百海里为准。“维托里奥维内托”级在不进行中途加油的情况下,就只能经英吉利海峡进入北海。如果不走这条航线,而是绕过英伦三岛,那么就得在航行途中进行燃油补给。如果只进行一次燃油补给,那么补给点就应该在航线中段,也就是葡萄牙西面、或者是比斯开湾西面某个地方。

对英国皇家海军来说,这显然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机会。

正是如此,早在十月份,英国皇家海军的本土舰队就转移到了朴茨茅斯,而且设法拓宽了多佛海峡里的安全航道。

也就是说,英国皇家海军打算截击进入大西洋的意大利舰队。

说得再直接一点,只要意大利舰队通过了直布罗陀海峡,英国皇家海军的本土舰队就将南下前去截击。到时候,德意海军只有一个应对办法,即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公海舰队冒险通过水雷密布的多佛海峡,走最短的航线去追击英国皇家海军的本土舰队,不然意大利舰队就得单独迎战本土舰队。

意大利舰队有能力击败本土舰队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虽然“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的设计指标非常高,在“俾斯麦”级出现前,还是欧洲吨位最大的战列舰,其九门三百八十毫米主炮的火力也极为强大,但是这种战列舰从来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火考验。在英国皇家海军退出地中海之前,“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根本就没有与英国战列舰交过手。

事实,意大利海军的舰队官兵也严重缺少实战经验。

此外,意大利舰队里面,还有两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建造的战列舰,即“安德利亚多里亚”级战列舰。虽然这两艘战列舰在服役期间进行了多次现代化改进,在此次大战爆发前,还通过更换动力系统的方式,把主机输出功率提高到了八万七千马力,最高航速增加到了二十七节,勉强迈入了快速战列舰的行列。但是与真正的快速战列舰相比,“安德利亚多里亚”级根本就不合格,其主炮口径仅与大型巡洋舰相当,装甲防护更是连“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都比不。

显然,这两艘战舰在英国皇家海军的快速战列舰面前,根本没有生存的机会。

更严重的是,这两艘战列舰必然会拖意大利舰队的后腿。

可以说,当时英国皇家海军下都对击败意大利舰队充满了信心。要知道,英国皇家海军已经打了一场胜仗,基本掌握了北海的制海权。在击败了公海舰队之后,很多英国海军官兵都认为,在大西洋就没有他们打不败的敌人。

当时,英国皇家海军的很多将领都认为,即便没有美国海军的支持,他们也能够击败意大利舰队,连坎宁安都持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