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投票表决。

最终, běijīng获得的支持比柏林多得多。

当时, 中国外长就明确提出,běijīng在战争期间没有遭到破坏,基础设施完好,而柏林遭到过数十次轰炸,损毁极为严重。更重要的是。中国有丰富的资源,能够为与会国家领导人提供最舒适的居住与会晤场所,而且不会对中国zhèngfǔ造成太大负担。而德意志第二帝国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这样一来,中国就成了东道主。

开幕大会上。刘伯恩做了致辞,一份至关重要、举足轻重的致辞。

在这份致辞中,刘伯恩明确提到,同盟国集团的xìng质应该在战后发生转变,不再以击败敌对国为主,因为大战结束之后已经没有敌对国了,也不应该以军事、政治合作为主,因为这样的合作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大战结束之后的新时代里,同盟国集团应该是一个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为人类社会创造理想生存与发展环境,让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zìyóu与mínzhǔ所带来的幸福生活的国际组织,是一个注重经济发展、注重国家交流、注重民族和解的国际机构。在这个大家庭中,所有国家都享受有平等的权利,所有国家都肩负着平等的义务。只有当平等、mínzhǔ与zìyóu深入人心,当所有国家都认识到,充分尊重与维护他人的利益,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同盟国集团的使命才能宣告终结。在此之前,同盟国集团将是捍卫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人类文明繁荣与发达,消除国家间矛盾与纷争的主要力量。

这份致辞,直接决定了此次首脑会晤的主题。

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刘伯恩就提出,应该在战后成立一个兼容并包的国际机构,而且应该赋予该机构足够的权力。

显然,几乎所有成员国首脑都表示赞同。

当然,也有不乐意的,这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首相与意大利总理。

说白了,刘伯恩的态度,已经让中国成为了集团中无可争议的老大,而其他弱小国家都在抓紧机会跟中国亲善,而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意大利则遭到疏远,也失去了挑战中国霸权地位的机会。

问题是,再不乐意,德意两国也不可能表示反对。

要知道,至少在表面上,刘伯恩的提议是在维护所有国家,特别是那些没有足够实力的弱小国家的利益。

如果战后的世界依然是弱肉强食,小国在遭受了侵略与奴役的时候根本没有地方去寻求正义,那么与战前的世界又有什么分别呢,而那些在战争中做出过贡献,满怀希望加入同盟国集团的小国,又如何接受这样的结果呢?

更重要的是,中国主动提了出来,等于承担起了保护弱小国家的义务。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德意的领导人怎么想,也不可能反对。

原因很简单,在这个时候反对刘伯恩的提议,反对组建国际机构来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反对赋予弱小国家与强国同等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