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都拥有数万名经验丰富的技术员工。整个国家,懂行的人才储备,至少有几十万人。把各大相关配套的产业都算上,则是有数百万人。

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多了,能解决难度的团队和人才储备的数量就多了。

8mb容量的内存条而言,pc和盘古两个不同技术标准体系下的内存条,量产的成本根本没多少区别。

对于量产的芯片工厂而言,8mb一根的内存条的成本是可以低于每条15美元。就算是一些新投产的生产线,有着昂贵的折旧成本,但是是量产成本应该依然是很难超过25美元。

目前,8mb内存条应该是pc市场的主流内存条,价格之所以高达100美元以上,其实主要内存厂商需要用成熟的产品赚取利润,给后续技术升级换代准备更多的资本。

比如,现阶段是1微米工艺技术,生产4mb~16mb的内存条,芯片工厂的投资门槛在500万~1500万美元之间。

但是下一代的芯片工厂,生产32mb~128mb容量的内存条,则是需要0.5微米工艺起步,一座芯片工厂的预算则是提升到5000万美元以上。

这还仅仅是芯片工厂的硬件设施的投入,其他的员工培训各种产业链的配套揉入,使得下一代内存芯片工厂的准入门槛提升到1亿美元以上。而1亿美元仅能投资一家芯片工厂,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成本会比拥有一堆芯片工厂的规模生产的巨头更贵。

所以,包括三星在内的存储芯片工厂,都是在利用4mb~16mb的成熟的内存产品,不断的赚钱,为下一代的工艺制程攒钱。

也正是因此,91年~95年左右,内存厂商技术相对停滞在4mb~16mb时代,一方面是因为edo内存的技术缺陷,使得其容量、频率提升比较迟缓。另外,则是因为内存条厂商,也是更乐意工艺停滞,用老旧工艺生产线继续榨取暴利。

新创业半导体公司在三星半导体开始生产盘古电脑的内存,直接开始向pc市场销售低价的内存条,其实也是掀桌子!

就算是以35美元一条的价格卖8mb的内存条,也不可能亏本,相反,利润率还是相当惊人的。

毕竟,新创业半导体生产8mb~16mb的内存条,并不需要投产新的芯片工厂。而是将原本给盘古6代、盘古7代生产cpu的芯片生产线改造,从生产cpu转为生产内存条,虽然,还是需要添置一些新的设备,但总的来说,改造一条生产线的成本不到300万美元。而改造一条生产线之后,每月保守估计能生产5万根内存条。在不缺订单的情况下,每条转型的生产线,预计仅需要3个月左右就可以将生产线改造的投入赚回来。之后,每月百万美元以上的利润,可以说,比生产cpu更赚钱。

而即使不投产新的生产线,仅是把旧生产线改造。新创业半导体公司,目前大约有60座1微米的芯片工厂。

如果把一半改造成内存生产线,每个月也能生产150万~200万根8mb的内存条。仅是这样的产能,已经相当于现在三星半导体的一半。

这还是新创业半导体的落后产能的改造利用,目前,主要投资方面,还是0.5微米工艺,生产鲁班2代cpu供应盘古电脑和arm芯片供应麒麟手机。

要是真比起来,三星半导体无论是产能还是工艺水平,都比新创业半导体要弱一些。

目前的三星半导体虽然野心十足,但还没有发展到后世那样工艺水平和产能,都堪称金字塔顶尖的半导体行业顶级巨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