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商人身上吗?

不可能的。

他们没有那样的觉悟和敏感度。

说句难听的, 哪怕没有现在的足利, 哪怕大禄朝再如何严防死守,等到全国上下真正推广的那一日,也就是泄密之日。

从全人类延续的角度来看,确实应该全面推广,但单纯从各国争霸来说,秦放鹤不觉得也不希望自己有那么崇高的理想和觉悟。

他需要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保证中国的先进,以便在未来对其他国家形成碾压,立于不败之地。

盛和帝思虑片刻,背着手在屋子里转了几l圈,张口下旨,“曹威泄密,剥去其太学生、举人资格,终身不得入仕。曹威之父教子无方,官降二品。曹恬不能及时察觉,为官有失,夺其学士头衔,立刻离京,前往定北省主持开荒。”

无论曹威到底是有心还是无意,大错已然铸成,不杀他就不错了。

可惜的是曹家满门,仕途全是完了。

曹父爬了半辈子才好歹在六部混了个五品,如今一口气撸了二品,连最末流的县令都不如,也只好去哪个穷乡僻壤做个县丞、典史之流,一生心血毁于一旦。

曹恬毕竟是难得的人才,盛和帝不舍放弃,打发到北边去,也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但如今的北方仍属荒凉之地,曹恬五十多岁的人了,又是贬官,只怕此生便要老死边疆了。

“另外,当日受伤的那几l个太学生也要查一查,但要委婉些,不要太过强硬。再者平时与足利有往来的师生,也不要漏掉……”

外间的翰林飞快地写好圣旨,捧过来请盛和帝用印,立刻就有内侍拿着往曹家和吏部去了。

“是朕疏忽了,”盛和帝叹了口气,再次命人拟旨,“自今日起,国子监内工科学堂迁入工研所,农科学堂迁入农研所,命工部协助,十日内迁走,人员同往,不得有违。另外,各部要引以为戒,尤其各大机要衙门,官员不可轻易回家,出入报备,下辖学堂、诸科学生也是如此……凡有过错,族人连坐,决不轻饶!”

涉及到这么多人“搬家”,自然是大工程,工部不光要协调旧址,还要尽快选定新址,并准备好用来安置的宿舍、上课的学堂,这里面就又需要户部拨款、兵部护送。

“陛下圣明,”秦放鹤领旨,“也是臣的疏忽,臣甘愿领罚。”

盛和帝摇头,“此事到此为止,这样的话不必再说。”

真要论起来,此事不能全怪盛和帝,也不能全怪秦放鹤,但他们也确实都有责任。

这些年大禄朝发展得太快了,说是撒开四蹄狂奔都不为过,各处千头万绪,诸事繁琐,百密一疏也在所难免。

太学学科健全,工科、农科历来就有,但一直不受重视,直到先帝在世时,秦放鹤一力推出工研、农研二所,这才令作为二者预备役的太学两科地位扶摇直上。

所以此事若真要追究其责任来,先帝也要被拖下水,子不言父过,只能盛和帝起头领了这个哑巴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