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发展, 有极强的互补性。

要说, 这就是两大帝国早就有密谋的证据。

错位发展,相互补缺与借鉴,最大的好处就是避免了重复开发导致的浪费。

因为双方不会承认,所以只能当巧合看待。

迢曼帝国缺的是也资源,而且是样样都缺。

相对而言,梁夏帝国只是缺石油,其他的资源要么能够自给自足,要么是从其他国家与地区进口。

迢曼帝国,除了煤炭与铁矿石能做到自给自足,其他资源都高度依赖进口。

就连粮食都得从洛克共和国进口!

为此,骆沙联邦将以提供资源的方式,从迢曼帝国获得必要的技术与设备,提高本国的军事工业生产能力。

简单的说,骆沙联邦就是资源产出国。

因为迢曼帝国的军事工业生产能力本来就不够,特别是在完成动员前,甚至要梁夏帝国提供援助,比如分成两次提供的三千架轰炸机,所以跟骆沙联邦合作,迢曼帝国能够拿来交换的,也只有军事技术。

这是巧合?

显然,并不是。

相对而言,迢曼帝国的军事技术,偏向于战术应用,而梁夏帝国的军事技术更侧重战略应用。

仍然拿航空发动机来说。

水冷发动机的最大优势,就是迎风面积小,特别适合装在速度快,需要尽量降低飞行阻力的战斗机上。缺点也非常突出,结构更复杂,维护保养的难度很大,并不适合对速度要求不高的轰炸机。气冷发动机的特点就恰好相反,除了海军的特殊需求,陆军也主要用在轰炸机上。

显然,迢曼帝国重点研制水冷发动机,起倾向于发展战术航空兵。

梁夏帝国一直坚持走气冷的道路,往根本上讲,除了照顾海军航空兵,就是为了发展战略航空兵。

战术与战略应用方面的偏差,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在根本上,其实就是在杜绝骆沙联邦借机坐大。

拿到了迢曼帝国的军事技术,骆沙联邦最多能做到自保,巩固其陆地强权,很难对两大帝国构成战略威胁。

相反,如果获得梁夏帝国的军事技术,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类似的提防与限制,在很多地方都体现了出来。

骆沙联邦没有为此撕破脸皮,也只是因为别无选择。

薛远征在之前向白止战说过,骆沙联邦不肯跟纽兰联邦结盟,并不是因为纽兰联邦不够强大,而是离得太远了。

不管纽兰联邦有多强大,那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此外,局面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只要骆沙联邦的领导人稍微理智点,就会放弃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一切从现实利益出发,也就是确保本土安全,尽可能的降低本国在大战中遭受的损失。

迢曼帝国提供的军事技术不就是用来确保战略安全的吗?

就算进攻不足,可守成有余。

相对来说,战略援助与战略合作,算是比较好谈的部分,毕竟一条线上的三个陆上强国有相似的战略诉求,加上两大帝国的优势太过明显,所以只要充分照顾以资源生产者身份入梦的骆沙联邦,就没多大的问题。

真正有问题的,其实是战后利益分配,也就是如何瓜分战争红利。

看到这部分的时候,白止战是无比的感慨。

不止是草案的内容,还跟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谈成这样的草案有关。

必须得说,三方的谈判人员尽了全力。

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三个陆权强国都渴望尽快达成同盟条约,毕竟当前的局面,谁都拖不起。

因为战后利益分配,涉及资源分配等问题,所以跟战略援助与战略合作放在一起谈。

至于内容,那是绝对的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