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艘货轮,缴获了大批战略物资,但是只要东狭夷政权还在,狭夷皇国的威胁就在,对帝国来说就是一个没办法无视的麻烦。

当然,彭怀胜也提出了一套看上去有可行性的方案。

给予西狭夷政权更多的援助,出动一支以装甲兵为主的精锐力量,火速攻占狭夷本岛的几座主要城市,特别是皇都与东皇都,消灭东狭夷政权,至少让西狭夷政府成为唯一的合法政权。

至于接下来这么搞,就跟帝国无关了。

反正,就是投入兵力消灭东狭夷政权。

因为所需部队不多,也就3个装甲师,而且有西狭夷国民自卫队支持,所以薛远征没有反对,在讨论结束前就做出决定,由彭怀胜去安排,调动作战部队与军事物资,争取在年内攻下皇都与东皇都。

要说,这也变相证明了一个传闻。

帝国一直没有攻灭狭夷皇国,就是为了在纽兰联邦出兵参战之前,让战火延续下去。

如果狭夷皇国早早的战败了,帝国还有什么理由继续保持战争状态呢?

其次就是西北方向。

廉旭升做了详细的报告,给出的结论就是,如果与骆沙联邦开战,帝国陆军现在的准备工作严重不足。

要说的话,就是交通条件太糟糕,铁路与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是严重不足。

在国界线东面,只有一条铁路与一条公路,所能达到的最大运力,最多能支持一支规模在50万左右的机械化部队。

再多,就会因为后勤保障不力对作战行动产生负面影响。

要命的是,如果机械化部队只能依靠自身保障能力,最多能突击200千米。

考虑实际情况,能达到150千米就不错了。

原因就是,在国境线的西面,同样只有一条铁路与一条公路,而且几座铁路桥全都在骆沙军队的控制之下,公路的路况也很糟糕。只要骆沙军队炸断一座铁路桥,就能瘫痪整条铁路线。

完全依靠公路运输,装甲部队只能推进150千米到200千米。

此外还有,公路运输的效率太低,必然会对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产生影响,从而降低部队的作战效率。

不管怎样,在大陆腹地作战,肯定要面对这些问题。

当然,廉旭升明确提到,这些问题都能够解决。

如果能够通过突击,攻占由骆沙军队控制的铁路桥,自然是再好不过。

依靠铁路运输,帝国陆军的装甲部队能够一路推进到乌拉山东面叶堡。

哪怕突击行动失败,让骆沙军队炸断了铁路桥,只需要投入足够多的工程部队,在几个月之内保证运输通畅就行了。

关键,其实是时间。

用廉旭升的话来说,哪怕在盛夏开始之前,也就是6月上旬发动进攻,帝国陆军也最多就只有5个月时间。必须在11月初打到乌拉山的东面,夺取进军西大陆的桥头堡,战略意义巨大的叶堡。

如果没能办到,拖到了冬天,后果将难以设想。

不止是骆沙联邦的冬天非常寒冷,在叶堡以东的广袤平原上,就没有一座能供大军驻扎的大城市。

其实,连中等规模的城市都没有,全是小城镇。

也就是说,如果无法在入冬之前打下叶堡,又不肯撤退,那就只能在野外过冬。

先不说士气会受到多大影响,苦苦煎熬几个月,等春天来临,得以疲惫之师去迎接养精蓄锐的骆沙大军发起的反击。

帝国陆军再是厉害,恐怕也顶不住骆沙大军的凶猛反击。

要说,大陆腹地的严寒就能击溃任何一支军队。

数千年来,就没有军队在冬天跨过乌拉山,攻入西大陆。

几十年前,始武大帝亲率的帝国大军,就是在叶堡城外受阻,结束了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