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在任何时候, 任何一条主要的航线附近都有足够多的潜艇。

为了提高伏击效率, 迢曼潜艇主要在北梵炎洋中部海域活动,也就是远离布兰王国本土与孤大陆。

相对而言,在航线中部,船队获得的掩护最为薄弱。

受到航程限制,在北梵炎洋中部,有大约1000千米的“空白”区域,即部署在布兰王国本土与孤大陆的远程巡逻机都飞不过去,只能够依靠护航航母搭载的巡逻机,以及护航驱逐舰提供掩护。

为了提高作战效率,邓兹还搞到了一批航程超过5000千米的远程巡逻机,专门在远洋搜寻运输船队。

至少这个月的三次袭击,发现运输船队的都是这些亨克尔公司生产的,绰号“鹰狮”的双发飞机。

只是,最为关键的,其实是提前派往远洋的潜艇支援舰。

在邓兹出任潜艇部队总司令之前,迢曼海军就把十几艘在战前建造的快速油船,改造成了潜艇支援舰。

大概担心遭到围剿,这些潜艇支援舰之前只在湾海里面活动,并没有去北夕落洋上支援潜艇作战。

绝大部分时候,充当的潜艇浮动码头。

等到邓兹出任,十几艘潜艇支援舰全都被派往北夕落洋。

在某种意义上,迢曼潜艇能在半个月的时间内连续袭击3支运输船队,靠的就是这些潜艇支援舰。

道理也很简单,没有潜艇支援舰,迢曼潜艇就得在用光鱼雷之后返回本土。

在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破交作战当中,鱼雷的消耗速度快得惊人。

通常,一场战斗就要消耗十几条鱼雷,而迢曼潜艇的载雷量大多在30条以内,部分旧型号在20条左右。

潜艇支援舰的头号价值,就是大幅度提高了潜艇的作战效率。

之前,因为得回港补给鱼雷,而往返航行需要一个多月,所以很多潜艇艇长会在战斗中尽可能的少用鱼雷。

只要条件允许,就浮上海面用舰炮将船只击沉,甚至是在俘获了船只之后,派遣艇员到船上安装炸弹。

结果就是,很多潜艇因此成了武装商船的猎物,或者被及时赶到的巡逻机击沉。

如果全部使用鱼雷,那么潜艇在正常的任务周期内,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战斗巡逻状态。另外三分之二的时间,要么在赶往巡逻去的路上,要么在返航途中,或者在港口里面补给。

潜艇支援舰的出现,不但让艇长再无后顾之忧,还节约了往返航行的时间。

当然,潜艇支援舰提供的不止是鱼雷。

只要艇员的精神状态还不错,就能够从潜艇支援舰那里获得弹药、燃油等补给,并继续执行破交任务。

仅此一点,就把潜艇的作战效率提高了一倍多。

以往,一艘潜艇的作战巡逻时间在100天到120天之间,其中大约有40天到50天得耗费在往返航行中,实际的部署时间只有50天到80天。通常情况下,能达到60天就很不错了。

现在,潜艇在远洋的作战时间延长到了150天以上。

即便扣除50天的往返航行时间,一个任务周期的战斗巡逻时间都超过100天,有时甚至能够达到120天。比如碰到刚好从本土赶来的支援舰,搭载的果蔬还很新鲜,就能适当的延长巡逻时间。

至于士气,反到不是太大的问题。

用尼兹的话说,只要能取得战果,士气就不会低到哪去。

不要忘了,尼兹就是潜艇兵。

在漫长的作战部署期间,潜艇官兵最为害怕的,其实是一无所后,连续航行几个月却什么都没有遇到。

只要取得战果,哪怕是一艘落单的小货轮,也能让官兵吹嘘半个月了。

只是,迢曼潜艇在北梵炎洋上取得的胜利,不止因为换了总司令,还跟同盟集团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