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几十辆披挂了反应装甲,即处于最强状态的t-80u。

关键就是,这种坦克配备的燃气轮机,因此冲锋的时候,热辐射信号十分明显。

要说的话,为t-80配备燃气轮机是不得已的选择。

从之前的t-64开始,到简配的t-72,使用的其实都是多燃料柴油机,只有t-80使用了燃气轮机。西骆沙军方给出的解释是,燃气轮机的适应性更出色,即可以使用几乎所有的燃料油,因此在进攻阶段,使用燃气轮机的主战坦克可以更有效的利用从东方集团手里缴获的燃油。

至于燃气轮机油耗大的弊端,在西骆沙军方看来反到不是什么大问题。

哪怕在野战状态下,t-80的作战行程都超过了250千米,而在公路行军的时候超过了450千米。

从伏尔加河往东的250千米的范围内,有几十座城市与军事基地,大大小小的油库超过了100座。

把范围扩大到450千米,那就更多了。

再说,还可以通过铁路补给。

从战略的角度考虑,能够在一个冲击当中推进250千米,那绝对算得上是非常了不起的胜利。

到时让装甲部队停下来进行补给,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总而言之,西骆沙军方不太在乎油耗。

不过,这些都是借口与说辞。

最典型的就是,只有t-80系列主战坦克采用燃气轮机,而搭配使用的自行火炮与步兵战车使用的却是柴油机。

步兵战车还能解释,毕竟重量低,对发动机的功率要求不大,柴油机就足够了。

可是自行火炮的战斗重量跟主战坦克相当,而且往往采用主战坦克的底盘,那么为什么不以t-80的底盘研制配套的自行火炮,反而在低配的t-72的底盘上,设计配备一线部队的自行火炮?

在根本上,其实是西陆集团严重缺油。

因为跋窟油田在东骆沙,所以西骆沙一直是石油进口国,而能够做到自给自足的也就只有天然气。

为此,就需要从西陆集团的其他国家进口石油。

可惜的是,其他国家也缺油。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像汽油与柴油这些高品质燃油,必须优先提供担负战略防御重任的迢曼军队,然后要保证洛克、罗利等联军。到最后,东骆沙能分到的,也就只有煤油这样的低品质燃油了。

正是如此,才需要为坦克配备能够使用煤油的燃气轮机。

说得直接一点,西骆沙不可能为所有的主战坦克配备柴油机,那么就必须有一部分使用燃气轮机。

显然,让充当绝对主力的t-80使用燃气轮机,其实是一个很聪明的选择。

首先就是,燃气轮机除了油耗大之外,在其他方面其实比柴油机更加优秀,特别是启动非常迅速。

设计“zt-99”的时候,如果不是增压柴油机研制成功,不然帝国陆军都会为这种坦克配备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