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一直以30节的航速向西疾驰。

按最初的设想,战斗将在13日清晨打响。

关键就是,在白华伟做出迎战决定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与突前那支纽兰舰队的距离就在1500千米左右。

如此一来,也就只需要快速航行几个小时,就能把距离缩短到1000千米以内。

虽然重型战斗机与重型攻击机的作战半径都超过1500千米,但是考虑到作战效率,特别是派预警机参与进攻作战行动,以及让护航战斗机全程掩护攻击机作战,就得把作战半径控制在1000千米以内。

面对强大的第51特混舰队,白华伟不敢大意。

缩短交战距离,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在发起攻击之前暴露行踪,然后遭到纽兰空军的打击。

针对这个问题,江文龙提出了一办法,尽量靠近霍瓦依群岛。

不止为了获得岸基航空兵的掩护,还可以跟岸基航空兵协同作战,利用岸基航空兵来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

至于具体战术,其实非常的简单。

在找到敌舰队之后,就让岸基航空兵把增援的战斗机派过来,确保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在派出攻击机群之后,依然有足够多的战斗机来执行舰队防空任务,不至于因为没有战斗机可用而疏于防范。

关键还有,能借此机会调整舰载航空兵的兵力组成。

不要忘了,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一直担负的攻击任务,三艘航母都只搭载了一个大队的重型战斗机。在派出了护航战斗机之后,留下来执行防空任务的战斗机肯定不会太多,未必能够顶住纽兰空军的进攻。

按照白华伟的安排,岸基航空兵向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增派3个大队的“战-9b” 。

为此,完成了首轮攻击任务的重型攻击机都将飞往霍瓦依群岛东部的岛屿,并且在那边等待新的命令。至于护航战斗机,如果在战斗中消耗了太多燃油,没办法返航,就与攻击机群一同前往霍瓦依群岛,并且在霍努岛的北面进行空中加油,然后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返回第四十一特混舰队。

确实有点麻烦,只不过这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正是如此,在13日天亮前,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才派出第二批侦察机,还安排了电子攻击机提供协助。

具体战术,也就是让前出的侦察机在低空飞行,由电子攻击机在后方指引。在电子攻击机确定了敌舰的大致方向后,再让侦察机前去探查。这么做,不但能提高侦查效率,还能降低侦察机的损失率。

为了找到纽兰舰队,在上午连续派出了2批侦察机,还出动了全部电子攻击机。

可惜的是,纽兰舰队的防空网简直是密不透风。

折腾一个上午,都没有能够找到纽兰战舰。

只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做这番部署的时候,没有人指望能够找到纽兰舰队,毕竟在目的不够明确的情况下,无法出动战斗机为侦察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