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遭到突然袭击,但是先头部队并没被击溃。

顶在最前面的第17103装甲营是首当其冲,在短短几分钟内,突前的三连就遭受了灭顶之灾,13辆ZT-99B当中的11辆被摧毁,另外2辆被堵在道路中间无法动弹,而且包括连长与3个排长在内的数十名官兵当场阵亡。只不过,三连的官兵并没有因为遭到伏击而自乱阵脚,哪怕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也没有溃散,反到通过顽强的抵抗,为跟在后面的部队争取到几分钟的宝贵时间。

三连在前面死战的时候,紧随其后的五连迅速的进入到战斗状态,还通过反击扩大了防线的正面宽度。

关键还有,五连是第17103装甲营唯一的机械化步兵连,只有1个坦克排,另外4个都是步兵排,而且每个排都有4辆步兵战车,算上连部的2辆,总共达到18辆,近距离火力非常凶猛。

利用这几分钟时间,五连站稳了脚跟,主要就是让步兵就地构筑防线。

与此同时,位于队伍后面的第17304机步营也遭到攻击。

所幸的是,在第17304机步营的后面,还有一个战斗营,之前在前面开路,因为有几辆坦克的跑断了履带,而留下殿后的第17102装甲营。关键是,该营落后了约5千米,没有进入伏击圈。

关键就是,梵军不可能等到突前的第17103装甲营冲出去后,再来合上包围圈。

可见,这是非常典型的“断头截尾”伏击战术,只要投入的兵力够多,那么进入伏击圈的敌人基本得全军覆灭。

至于兵力,显然没什么好担心的。

按梵军公布的战报,此战投入了1个装甲师与1个机械化步兵师,还从另外3个步兵师各抽调一个旅,参战官兵达到了32000人,出动600辆主战坦克,480辆步兵战车,以及其他车辆数千台。

关键还有,策划与指挥伏击行动的是纽兰顾问。

要说的话,这也是伏击战能够打成的关键所在。

就事后披露的一些内幕消息,在策划阶段,梵军的高级将领坚持认为,动用这么多主力部队,至少得把突前的东方联军,也就是第171装甲旅与第174机步旅全都包进去,并争取一举消灭这2个旅。

只看兵力,梵军将领的要求不算过分。

第171装甲旅与第174机步旅的总兵力12000出头,梵军投入的兵力超过了32000,差不多是其3倍。

再把伏击优势算上,梵军的优势确实十分明显。

可问题是,需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歼灭2个战斗旅?

在首轮交战后,梵军就没了突袭优势,还要面对强大的梁夏空军,到时候凭什么围歼2个战斗旅?

等到梁夏空军全力出动,被消灭的恐怕是梵军。

别说梵罗军队,即便是西路军团,也不敢妄言在一场战斗中消灭梁夏陆军主力装甲部队的2个战斗旅。

关键就是,在主战装备方面,梵军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