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延英殿是皇帝日常居所,常有金吾卫巡逻走动,即使是皇后和太后来了,都得先在殿外等候。

但十一公主是例外的——她甚至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只朝着守门的内侍点个头,就径直往里走。

这小祖宗非但不会被拦下,谁能来迎接她,还是延英殿的宦官团体中最抢手的活。

常平等人,从前在内侍省的宦官堆里很不起眼,如今跟着十一公主,鼻孔都快要翻到天上去了。

连杜志远的徒弟都会酸里酸气地说,瞧他们那得意劲哟!

顾朗放下案牍,看着小团子版诗怡向他走来。

她的脸小小一张,这些日子总算养出了点脸颊两侧的肉;营养跟上后,她的个头也在往上蹿,前些日子加急赶工做出来的绒褐斗篷,似乎短了一小截。

时下流行给孩子戴虎头帽,诗怡的头上也有一顶。为了起到更好的保暖防寒效果,顾朗还设计成雷锋帽的形状,吸引不少嫔妃跟风,要求尚服局做出同款。

顾朗心中有些可惜,无论再怎么追赶科技树,都不可能在诗怡长大前做出照相机。她幼崽时期的珍贵画面,只能留存在顾朗的脑海里了。

幸好,他的记忆力还不错。

诗怡凑到顾朗的桌案前,去看奏疏上都写了什么。这等明目张胆干政的行为,对延英殿众人来说,已是习以为常。

杜志远还拿来一张小板凳,正适合诗怡的身高。

“都是些废话。”她毫不留情地说道,“这么长的奏疏里,连一句有用的都没有,全是溜须拍马。”

看看这份奏疏的署名是谁——陆天磊,上柱国将军之孙,陆贵妃同母嫡兄,时任兵部司员外郎。

这个职位被兵部司郎中压着,没什么实权,却已经是陆家这一代子女中,官职最高的一位了。

诗怡心想,难怪陆贵妃会急成那样。如果顾琮不能当太子,待上柱国将军去世后,陆家必然没落。

“上柱国”是勋号而非爵位,注定无法世袭;仅凭军功赏赐的勋田,支撑不起世家的荣耀,如果陆家没有能入朝为官的人才,就只能将希望放在外戚这条路上。

这……诗怡很难评,有这么拖后腿的舅家,肯定是顾琮的扣分项。

除非,他能快刀斩乱麻。

要么和陆家划清界限,要么向顾朗展示他有约束陆家的能力,但顾琮能吗?

从前的天佑帝看在贵妃的面子上,还会回复几句,以示亲近臣下。

到了顾朗这,就直接丢在一旁,还批评秘书丞:“不是说过了么?凡是请安问好的奏疏,只需每日汇总好数量报与朕知晓,不必再单独呈上,浪费朕的时间。”

秘书丞连忙请罪,他也没想到,贵妃是彻底失了帝心,连这点体面都没有了。

“公事公办,所有人的请安均不必再呈,如有特例,朕会告知于你。”顾朗又强调一次,“切莫自作聪明!”

不用再猜他心里还向着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