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里对贪官污吏抄家斩首, 毫不手软的行事作风, 若真是继承大统,只怕将来会将他们一个个全部屠宰,去填那些泥腿子的肚子。

毕竟,他们可不是他的心腹,杀起来毫不心疼。

杀了他们,既能给他自己的心腹腾位置,还能填充国库,赢得民心,简直是一举多得。

这一刻,哪怕先前因为嘉佑帝的种种行为有所动摇,心中偏向于慎郡王的人,也都从慎郡王的英雄光环中醒悟过来了。

如今最强的北戎已经除去,西戎远不如北戎强大,且战场远离中原,不会再对他们造成威胁了。

如此,他们便不再需要一个能征善战的帝王。反而以慎郡王如今的执政理念,越强大,对他们越不利。

三皇子的舅父杨驰见状,站出来道:

“慎郡王身为诸侯王却与边将勾结,无朝廷之命擅出封地,反心昭然若揭啊,如此叛逆,人人得而诛之!”

四皇子的追随者也紧随其后,声讨起了李洵的罪名。

众多勋贵大臣纷纷附议,一致请求嘉佑帝出兵讨伐慎郡王。

嘉佑帝见这情形,便知道他已经成功地把所有权贵的心都聚集到了自己这边,遂下令将原本清河战线的所有兵力都调集到临川,从水陆两方面,着重防范慎郡王的异动。

当然,水上是不需要担心的。

有水深江阔的清河天险阻挡,造船技术和水师又都掌握在朝廷手中,其他军队很难渡河作战,重点需要防御的还是清河滩涂较浅的临川附近。

与当初和北戎作战基本上是一个策略。

事关切身利益,朝议结束后,许多人纷纷私底下来找嘉佑帝献计献策,甚至表示愿意献出人手和财物资助朝廷。

之所以私下行动,一方面是为了保密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嘉佑帝面前争功劳表忠心。

这些人,还真是提供了些不错的计策。

于是,紧接着,嘉佑帝又安排了两个在秦川平原有大量产业的大臣,让他们去联合秦川平原上那些望族,共同对付李洵。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最坚固的堡垒也可以从内部进行破坏。

与李洵正面作战显然是不理智的,但他们完全可以从内部下手,让李洵的军队遭受重创。

有朝廷支持,又事关切身利益,秦川平原上的这些大家族,想必是不会吝啬出力的。

除此之外,他们还制定了舆论策略,安排人全方位打击李洵的名声,让他被天下读书人厌弃,就算拿下秦川平原,也无人帮他治理。

甚至还有人建议,祸水东引,安排人假冒慎郡王方面的势力,屡次挑衅东戎,让慎郡王不得不分兵作战。

多管齐下,又有众多勋贵大臣鼎力支持,嘉佑帝总算觉得拉回了些颓势。

*

李洵这边,也没有闲着。

自从毫不留情地拒绝了秦川平原上的这些望族,他便安排了情报人员密切注意他们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