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越发放肆起来。

如今可算是要好好给他们一些教训(yimixs)•(cc), 而醴河平原与江南诸地的百姓们ღ([(yimixs.cc)])『来[一$米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yimixs)•(cc), 也马上要分田到户了!

“林相,人事部那边,今后吏员选拔考试里加一条新规定,直系三代以内有违法犯罪者,皆不可参加吏员选拔考试。”

李洵又下了一道早就深思熟虑过的命令。

原本,他还打算尊重一下私人财产,给这些豪门望族与大地主一条生路。

可事实证明,有些矛盾是无法调和的。

后世先辈们打压地主豪商的种种政策虽看似对有产者极其残忍,却是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无可奈何的选择。

他如今也是一样。尊重了豪门望族与大地主们的利益,天下数千万的普通百姓就要饿死。

温和的手段根本不可能奏效,还是只能下猛药。

从地主豪强手中把土地分给百姓,暂时绝了他们进入官场的路,只有如此,底层百姓才能真正拿到土地,并在朝廷占据一席之地。

听到李洵的命令,在场的三位重臣都是神色一肃。

他们深知,这样的政策推行下去,整个醴河平原与江南都将发生大地震。

不过,林德康本就是举全族之力支持李洵,岑樘则是一个为民请命的清官,程虎更是出身贫苦百姓之家,没有人会反对这项政策。

几人雷厉风行领命而去。

*

“陛下,今日翰林院拟的圣旨送到了。”

晚膳时分,有太监带着翰林院的行走前来通禀道。

写圣旨不仅需要参考各种背景卷宗,还要引经据典,文辞优美,日理万机的皇帝自然是没那个功夫每一道圣旨都自己写的。

按照大启的圣旨管理制度,一般是两名御前行走书吏共同记录皇帝口谕,送到翰林院拟旨,然后再将口谕与圣旨一起送回皇帝处复核,没问题便加盖玉玺,由尚书台宣发下去。

李洵觉得这制度没什么漏洞,登基以后也沿用了下来。

“呈上来吧。”

他照例查阅起两位御前行走书吏共同记录的口谕,又对比了翰林院的正式圣旨,只是片刻,他便眉头一敛。

圣旨的内容倒是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做记录的其中一位行走处书吏。

加盖了玉玺,让人将圣旨送到尚书台,李洵这才开始着手处理此事,他叫来了总管御前行走处的郎中康喜德。

“康喜德,行走处新增了一位叫沈今夕的书吏?”

御前行走处人数不少,都是轮流在御前当值的。增减一个小小的书吏,还真不需要特意向李洵报备。

先前的吏员选拔考试,他也只是过目了他在意的那几位可造之材的官职,其余便都交给人事部去安排了。

是以,直到看到了熟悉的字迹,他才发现那个沈今夕被送到他身边的行走处了。

谁做的这事,是何意图简直昭然若揭。

康喜德一进御书房,第一件事便是悄悄打量李洵的

(yimi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