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千户到百户武官多半是披戴铁甲,但只是普通的鳞甲或扎甲,没有大将穿戴的冷锻甲或山文甲。

类似山文甲的顶尖铠甲,作工精细,有时候还有配饰,价值不菲,一般人是穿戴不起。

更多的小旗以上的武官是穿戴明军制式的对襟绵甲,这种甲衣就是千锤百炼的布面甲镶嵌上铁叶,对襟环扣,分为上摆和下裙,这种甲比铁甲制作更为简单,防御戳刺和重兵器斫砍防护力很弱,但对箭矢防护不弱,对火铳伤害反而比铁甲要强的多,因为经过处理过的布面可以吸附弹丸的伤害,在防护弹丸冲击上比铁鳞甲要强的多。

是以到大明中期之后,造甲是以绵甲为主,铁甲因为过于昂贵和防护火器效果不佳,数量相对要少的多。

至于锁甲,因为技术原因造出来的更少。

眼前仪卫因为出身京卫,倒是有不少武官披着铁甲,铁环打磨的闪闪发亮,在火把亮光下闪烁寒光。

聚集进来的仪卫超过千人,方世猛派了几个百户领数百人上了王府城墙,少数人在筒子河外巡视,隔绝闲杂人等窥探。

少数人派往端门灵棂门和午门至承运殿一带,防止外朝有贼人生事。

外朝大殿虽然平常很少启运,但那是王府脸面所在,就象是京师的紫禁城,规制宏大,荣王府建造时间超过十年,大半财力物力都是用来建造外朝的那些殿阁建筑。

除了比紫禁城的大殿规模稍逊,地方也略小,其实王府就是小一号的紫禁城,规制也是异常宏大。

万一有一些漏网之鱼跑到外朝,点上几把火,那乐子可就大了。

剩下的人,方世猛交给赵显和赵元等人带队,进入内廷继续搜捕漏网之鱼。

经过此役后,整个常德府的荣王一脉除了朱载墐本人外,其余势力几乎是被一扫而空。

各郡王不管是自杀或被杀,阴谋反乱的罪名是跑不掉的。

全部除国是必然之事。

那些宗室的镇国将军和奉国将军,运气好的能保留家产转为庶民,朱载墐这位荣王一脉的族长也不会对这些无辜之人做的太过份。

运气不好,朝廷直接夺爵抄家,然后全部发配凤阳圈禁,这也是很常规的操作。

在凤阳被圈禁的朱家人最少有好几千,来自全国几十个亲王宗室和过百家郡王谱系,再多上几百号人,凤阳那边毫无压力。

这些事方世猛并不关心,只是在场的仪卫武官们都是用掩饰不住的羡慕眼神看向赵显和赵元等人。

他们是荣王后妃亲族,效力的也早,这一次变乱中还立下泼天大功。

荣王殿下在此事过后又是一家独大,没有了任何掣肘。

虽然亲王无法干预地方军政事务,但在王府之内,将这两个后生一路保到仪卫司高层,加封到指挥使一级,把世职由百户提升到千户也并非难事。

赵家在此前因为结亲王府之事弄的十分尴尬,王妃逝世后王府对赵家缺乏关注和扶持,赵家也成了众人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