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从上而下的变革, 中国社会底层都是用人血来治病的愚昧, 没有民众的参与,就凭几个无权无势的精英,当然会失败。

明之初,人民还没有那么愚昧,最广泛的开启民智,最后让人民来选择明朝的展方向,这是李维正的长远目标,而《高丽杂报》就是他的一次试验。

轿子缓缓在报馆的台阶前停下,报馆是高丽国的宗人府,高丽王族早已被屠杀殆尽,宗人府也就闲置无用了,被李维正征用为报馆,报馆占地面积很大,里面院落重重、古木参天,环境十分幽雅,李维正一手牵一个女儿从轿子里出来,早有亲兵前去通告了。

报馆的负责人叫杨至,约五十余岁,他原本是朝廷的礼部侍郎,洪武十八年被郭恒案牵连,全家被流放辽东充军,他一直在金山卫里做个小小文书员,被李维正现,立刻重用于他,洪武二十五年李维正东征日本时,他便负责在辽东办学,去年李维正攻下高丽,他便被委托在高丽筹办报馆,《高丽杂报》的创刊,就是他注入了大量心血的结果。

杨至虽曾是礼部高官,但他的思想很活跃,并不陈旧保守,竟把一份杂报办得有声有色,深受高丽和辽东民众的喜爱。

不过今天报馆却出了点意外。昨晚排好版的活字版在送去印刷的途中丢失了,导致今天的报纸无法及时行,杨至忙得焦头烂额,正带领一帮编撰重写昨天的稿子,准备在中午前排好版送去印刷。

听说李维正来了,杨至连忙出来迎接,他见李维正是牵着女儿来,一颗心稍稍放下了,至少李维正不是来问罪。

“属下参见大人!”他上前深施一礼。

“杨先生免礼。”李维正指了指大女儿笑道:“我这个宝贝女儿是你们的忠实读者,每天都是准时读报,今天没拿到报纸,便来找我哭诉,一定要让我来问问情况,今天怎么没报纸?”

杨至苦笑一声,连忙蹲在李知秋面前向她抱歉地说道:“小姑娘。真对不起,今天我们的稿子丢了,所以没印刷出来,现在大家正在努力重编,保证让你下午看到报纸。”

李知秋见一个白头老爷爷蹲在自己面前,她不由有些腼腆,怯生生地问道:“下午真的可以吗?”

“保证可以,事实上我们已经编好了,现在正在最后的校对!没问题立刻就送印。”

李维正又接口笑道:“杨先生。我今天是特地来参观你们报馆,你可能接待?”

“当然没问题,李大人请进。”

杨至连忙将李维正请进报馆,他今天是一次来参观报馆,杨至全程陪同,给他介绍得格外详细,“大人,我们报馆一共分三部分,一是探题,主要是高丽太学院的学生们,他们奔赴高丽和辽东各地,去寻找各种有趣的事情,然后写成文章送回来;二是采编,约十几人,负责接收各地的稿件,寻找其中有意思的事情,然后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排版;三就是编撰,也就杂报各个栏目的负责人,他们要对自己栏目负责,必须保证每天都有稿件,最后就由我来总审,必须我签了字后,报纸才能送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