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准备,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然后再行军,又需要很长时间,往往不等地方的军队走到地方,出事地方的战事早就已经结束了,所以说起来大明常备军数量不少,但是直至其灭亡,也极少从南方调兵到北方参战,道路限制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这次于孝天要来一个大手笔,将淡水城的道路彻底整治一番,要彻底改变以前这里道路交通情况太差的情况。

筑路工程是和修渠工程同时开工的,各乡各村之前的卫生大整顿经过为期近半个月的整治之后,已经变得好了许多,棍棒之下没人再敢不关注他们住处的卫生情况了,各村都饮用上了干净的水源,开挖出了排水的下水道,村子里面不再污水横流,许多地方的积水坑也被填埋了起来,改善了村子周边的环境。

另外经过前期动员之后,各村也开始做好了修建水渠的准备工作,各村负责的施工规划图纸,也下发到了各村之中,村里面的人看不懂不要紧,淡水城派人去他们村子里面,田间地头上用白灰给他们划出线,让他们照着白灰画出的线进行施工就可以了。

至于挖出的土方,除了加固在沟渠两侧夯实做成堤坝之外,多出的土方,则用于填平一些低洼的地方,还有就是将其堆放在要施工的道路沿线。

近千名苦役营的苦役们还有各处购买来的奴隶们,被集中了起来,近二百辆鸡公车被分发下去。

另外大批新运来的铁锹镐头以及藤筐竹篓,也已经到位,还有采石场的石匠们,也已经用采下的巨石,雕凿出了十几个大石磙,作为碾压道路之用。

根据最初的规划,这些苦役们,被分成了六组,同时在六个地方开始施工,基本上没有为其配备畜力,全部要靠着人力完成。

为此还调派了一个中队二百多人的战兵,来负责看押监督这些苦役和奴隶们,还有专门负责进行规划记工的人员,来给这些苦役们分派任务,指导他们施工。

在筑路工程正式开始之前,于孝天已经在淡水城外,通往船寮的道路上进行了实验性的施工,以此来培养一些监工,来为下一步大面积开工做准备。

于孝天设计的道路施工标准,其实也是照抄了后世乡村公路的施工式样,后世许多乡村公路,因为资金和财力有限,也并未采用水泥或者是沥青来进行铺路,同样也是就地取材,差不多也是使用的纯人力来进行筑路,不过修筑的公路基本上都是土路罢了。

但是就算是后世最落后的乡村公路,也要比现在这里的主干道要强的太多,起码乡村公路的路基,也是经过夯实和碾压过的,上面多少也要铺上一层碎石或者炉渣沙子,起码下雨天不会有很多泥。

所以他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因陋就简,采用这样的道路修筑方式。

按照于孝天的计划和要求,道路两侧必须要开挖出来两条排水沟渠,将开挖出的土方堆在道路上,作为地基,并且掺入石灰,沙子,使之变成三合土,然后用打夯的方式或者用石磙反复进行碾压,将路基彻底碾实或者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