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有毛病吧?他脑袋里想的东西, 怎么奇奇怪怪的。”

大学学堂和致知学堂的学生, 仿佛和上一代读书人的思想有壁垒,经常说着说着双方的交流就进行不下去了。

能和他们愉快交流的,只有各家私学的最新的那一批学生,他们所学的教材和大学相差不大,读的都是印刷作坊出品的书籍。

这些出版的书籍,经过姜蓁和直播间观众的筛选,全都是积极向上爱国爱民的,保准这批学生长大,能成为姜国的铁血事业粉。

【把大学这批学生安排明白之后,咱们好像就没多少备胎了。得赶紧把备胎培养起来,不然下次就没有能用的了。】

【致知学堂那儿不是还有吗?两个学院上课的内容都差不多。】

【虽然学的都是一样的,但大学里出来的官员,身份更正统,更能服众。】

科举生靠学识碾压,贵族学生靠自己的身份背景。直接提拔致知学堂的人,会打破姜蓁和秋月之前设定的某些潜规则,削弱大学的权威性。

姜蓁犹豫了两秒,还是说道:“致知学堂的学生,需要走科举生的路子,直接提拔不合适。”

【科举得明年八月了吧?还有那么长时间呢,这段时间没有备胎,我好没有安全感的。】

【可以不用举办大规模的考试,只在都邑举办一场小型的考试呢?反正姜国的读书人大部分都在都邑。】

【县试的第一名,也可以让他们来大学深造。】

这两年姜蓁的要求越变越严格,已经对姜国的官员队伍进行过大清洗了,就算还有大批官员被革职的情况,那也该是明年年底考评的时候。

可直播间的人说话也说到了姜蓁的心坎上,没有备胎在旁边候着,她收拾起人来,肯定也会束手束脚的。

没有纠结多久,姜蓁就把秋月找来,商量着说道:“大学里现在少了几百名学生,我准备让各县县试第一名来大学深造,除此之外,还准备在都邑挑一百人。这批人和之前的科举生不一样,不能一直留在大学里,读到八月,就让他们退学。若想继续留在学校,必须得通过科举。”

这样的政策类似于旁听生,接收到的知识一样,但待遇不一样。

“都邑这边的读书人鱼龙混杂,王上不如从各家私学招学生。各家的学生凑在一起,也能互相交流。”秋月建议道。

【要论基础素质和对知识的吸收能力来看,确实是私学的学生更优质。】

【各家学派都有自己治世的独特方式,正好咱们可以吸收百家之长。】

【这么说起来的话,大学里的课程算是基础课,其他各家的课程算他们的特长?】

秋月这主意不错,姜蓁直接说道:“行,就按你说的办,等过完年,就通知下去。”

“王上,怕是得早点通知才行。要去上任的那群学生,正在都邑招揽门客。”秋月提醒道:“一些家境普通的读书人,很容易被人招揽。”

官员年底考核之后,很快就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