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掌握着的力量也不尽相同,其中李烈钧的赣军实力最为雄厚,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他不仅没有按照袁世凯的命令削减军队,还偷偷的借着整编的名义增加了不少部队,拥有三个师的又三个独立旅的部队。

而陈其美,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上海经济繁荣,财税充足,但是地盘小,人口少还有上海的敏感的政治地位都限制了他的军备,他手里只有一个警备师,战斗力也很稀松。

至于胡汉民,在执政广东的这一年多里,他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民政上,而且也真正的贯彻了袁世凯的政令,因此全省能战之兵不过两个师。而且更要命的是,因为没有在意枪杆子,这两个师的师长到下面的团长营长基本上都不是他真正的嫡系心腹,至于能不能听从他的指挥还两说。

而柏文蔚算是四人里面真正的行伍出身,在武昌起义之后也带过兵打过仗,但是安徽地贫民穷,根本养不了大军。更何况他要直接的面对着驻扎在徐州商丘一线的北洋军,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在北洋大军的威胁之下,只能老老实实的当他的都督,不敢像李烈钧那样大肆扩军,因此安徽也只有一个师的兵力。不过皖军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因为其靠着南京,在南京解散大批民军的时候,柏文蔚很是招揽了一批参加过辛亥**的前清新军老兵,所以皖军算是一支精锐之师

可以说要是没有张建强参与进来的话,光凭同盟会自己拉起的武力来看的话还是十分的单薄,甚至远远的比不上一年以前辛亥**的时候。而同盟会的武力在削弱的同时,北洋军却因为有着袁世凯坐在大总统的位子上,得到很大的补充和发展。本来就不一定能够打得过袁世凯的北洋军,这么正负一下之后,其结果就更不用说了。

而之所以同盟会的这些大佬们能够坐在这里商量,归根结底还是有着张建强和他身后的鄂军给他们做后盾。

这个从会议室的座位上就能够明显的看的出来,孙中山自然当仁不让的坐在了首位,黄兴坐在他的左侧,而张建强则坐在孙中山的右侧。接下去的才是胡汉民,陈其美,李烈钧,柏文蔚还有其他的一些人。

会议开着开着自然的就分成了两派,以孙中山为首激进派的坚决要揭露宋案的幕后真相,用武力发动二次**,继续北伐推翻袁世凯为首的北方政府。

而作为同盟会里的军事领袖的黄兴却和孙中山唱起了反调,作为一个军人,黄兴看到更多的是民国元年里**军实力的大大削弱和北洋军的增强,在他看来如果不能够彻底打败袁世凯的话,那还不如不打呢。一旦输了,很有可能从辛亥**以来的所有成果都化为灰烬,**党会彻底的失去所有的实力,再次前清那会被通缉的要犯。

而支持黄兴的胡汉民则是从一个政治家的角度去思考,民国建立之初正在努力的进行法制,一旦选择用武力解决此次事情的话,很有可能会开了武夫争国的头。就如同历史上周代的时候,本来诸侯相安无事共同尊奉周主的,但是后来却因为两个诸侯国打了一仗,顿时作为制度的礼乐被抛弃了,春秋战国拉开了序幕。

而张建强则老神在在的坐在那里一句不发,虽然暂时的加入到了同盟会的阵营里面,同盟会想要发动二次**,也要仰仗他的支持。但是他毕竟不是同盟会成员,坐在这里本来已经有些格格不入了,再参与争辩的话就没有意思了。

作为一个知道历史的人,他知道不管两派争论的多么激烈,最终以孙中山为首的激进派肯定会胜利。毕竟现在的同盟会的条件已经比原来的历史上要好的多了,历史上同盟会既然选择了起身反抗,那么现在更没有理由不发动二次**了。

实在不行,自己还可以偷偷的给他们加一把火,逼得他们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