械化骑兵集群司令部作出了在维尔纽斯森林边缘地带向德军出其不意发动一次反击的决定。

“嘭、嘭、嘭”三颗红色的信号弹忽然在苏军防守正面的阵地上升起,射上了高空之中,耀眼的红光就算相隔遥远也能看得分明,这就是苏军反击总攻地信号。

“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三个方向上同时响起了苏军炮火的轰鸣声,在漆黑安静的夜晚听来。除了震撼还是震撼!炮声密集得犹如排山倒海,暗红的弹道越过无月的黑夜,一道道一地轰击在德军突出部的阵地上。二战时期,如果说德军是以装甲兵立军。那么苏军则是以炮兵立军。虽然在多日的战斗中苏军已经损伤了大部分的装甲车辆,但依然还拥有相当数量地火炮。

而今晚的炮击是苏军集群炮火有准备有计划的齐射,自然声势惊人,德军的火炮本来就不多,苏军先下手为强第一轮火炮齐射,就把敌人地火炮阵地压制住了,然后第二轮炮火齐射却把德军前沿阵地覆盖了一遍,

轮齐射炮火再次延伸,又覆盖压制德军的火炮阵地,火回缩再次轰击德军前沿阵地。炮火延伸炮火回缩,反反复复炮击进行了近2分钟,战前实施充分的炮火准备是苏军的传统战术战军在苏德战争中由失败走向胜利,由胜利再走向胜利的唯一凭借。

“嘀嘀嗒嗒嘀嘀”嘹亮的冲锋号就是命令,苏军“U”形战线上三面齐攻,以右翼为辅助牵制,以正面及左翼为冲锋方向,试图把德军突出部的兵力向后压缩,以扩大苏军在森林边缘入口附近的控制地区,为苏军大部队的加速撤退创造条件。

在左翼发动进攻的苏军,第一波冲锋的是原来防守散兵坑地段的士兵,当他们越过苏军控制的反坦克战壕冲向德军时,作为第二波冲锋梯次的部队之一,第2的士兵也同友军一起,离开散兵坑防线向前面冲去。

“在越过我军的反坦克战壕前,大家不要冲得那么猛,注意保留体力,以连排为单位前进。”由于是在黑夜中冲锋,团一级的指挥显得有些散乱,还是基本靠营连一级来组建攻势。夫从散兵坑里一跃而起,向前奔跑到集合地点,其他人也迅速集合起来,莱克斯基少校只是简单地说了说便大喊“兄弟们,胜利就在前面,冲啊!”

没有坦克车,没有装甲车也没有卡车,能为苏联红军冲锋掩护的只有漆黑的夜幕。唯一有利的是苏军的炮火准备做的较为充分,大家都知道必须要在德军的士兵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时就冲到对方的阵地中去。

散兵坑防线与反坦克战壕之间大概距离五十米,而反坦克战壕与德军的前沿阵地大概距离二百米。这样的距离如果放在白天,夫迈开双腿狂奔一分钟跑完绰绰有余。不过现在夫置身在冲锋的人群之中,个人的速度必须向班排的速度调。在到达反坦克战壕前的这段距离。夫跑得十分轻松,背着背包全副武装在黑夜里奔跑前进,并不是没个人都能一口气跑几十米的,对于自己着个躯体的强壮度还是很满意的。

“快,到那边去。”夫在快要到达反坦克战壕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