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突击该敌占炮阵地后, 我军将继续转移向城市北面。那里的德军比较少。”教导队长米哈依尔上尉又用红笔在地图上划了一个大箭头, 其行军路线实际上就是绕着城市边缘而行,“在城市的西面还有友军部队在顽强防守,我们将通过他们的阵地。从城市北面撤退,撤退地最终目地地是东北方向的亚尔采沃市附近。”当教导队长米哈依尔上尉用红笔在地图上又划了一个长长地红箭头后,手指按在了亚尔采沃市的地标,又说到:“假如在撤退突围的一系列行动中,如果我教导队的士兵与大部队分散掉队了,小散分队最高军衔职务的官兵必须负起带领幸存人向亚尔采沃市前进的职责。”在突围撤退的过程中,难免有部分官兵掉队的现象。

“大家都明白了吗?”教导队长米哈依尔上尉大声询问面前的官兵,“明白了!”排长班长们都大声回应。“现在说说在撤退突围中要注意的事项。”见大家都明白了突围撤退的路线后。教导队长米哈依尔上尉又向大家说具体的事情。

“不知道这次撤退是否有上次那么幸运。”夫一边听一边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虽然教导队长没有向士兵说明现在德军包围苏军的具体情况。不过夫凭着自己的思考判断,这次突围撤退的难度将并不轻松。

这次连务议只是进行了大概二十分钟就草草结束了,议结束后教导队长下达了收束部队准备突围撤退的命令,各个排长班长便解散回到各自的阵地中,向班排的士兵传达上级的命令。

“多带干粮弹药,其它东西能扔则扔。”夫回到班里防守的那个平房废墟的阵地后,向手下的士兵说明了一下即将突围撤退的命令,就开始监督士兵们积极做好准备,为了尽量做到轻装,甚至要求士兵们把一些私人的物品销毁掉,包括一些私人的信件笔记书籍等等。

半个小时后,在下午五点钟左右,教导队的官兵便跟随苏军第2坦克团一起向城市西南方向突围而出。原本在城市南面防守而又没有调往城市东南方向抵御德军的苏军部队,也随在苏军第2坦克团的后面及城市内侧一起突围。在德军隆隆的炮火声中,斯摩棱斯克市于7月16日黄昏时分陷落。不过依然有大量的苏联军民在城市中同德军周旋到底,以掩护苏军大部队的突围行动。

苏军的这次突围行动是有组织的,由于苏军守城部队中的坦克部队大多数在调往东南方向同德军的优势装甲部队作战中被摧毁了,苏军第2坦克团为数不多的不足五十辆的各式坦克,就成为了这次突围行动中撕开德军包围的主攻部队。

夜幕逐渐降临,道路上尘土漫天,苏军第2坦克团在另外两个苏军步兵团的配合下,从防守的阵地中突然冲了出来,以轻型坦克车及装甲车为先锋,以重型坦克车及步兵为中坚,第2坦克团在夕阳的余晖下调头向城市西南郊区快速推进,矛头直指在德军攻城战刚开始时巧妙夺取的原苏军战术炮阵地。之所以选择这处阵地作为突围的地段,是因为该阵地在过去一天的战斗中,曾多次被苏军组织的反突击兵力攻打过,阵地甚至多次异手过,那里的德军防御兵力并不多。“同志们,都振作起来,只有踏过敌人的尸体,我们才能突围而出,见到明天的太阳,就同敌人拼命!”在部队进入战斗地段前,一辆团部的宣传队的车辆,在行军的部队旁前后移动着,车上的广播大喇叭不停地播放着团政治委鼓舞士气的话语及苏联歌曲。很显然对于这次突围行动,苏军部队是全力一击的,参战的士兵们也知道行动的成败关系到自己的性命。对原本因为斯摩棱斯克市陷落而士气低下的士兵,起到了一定的鼓舞作用。

与宣传队车辆的喧闹相比,乘坐在卡车上跟随重型坦克前进的契可夫排的士兵们,却是沉默不语,一个个在车卡上或坐或站,或抱枪闭目养神或咀嚼干粮,个个的面上的神情都带着点冷漠。契可夫排的士兵经历了多次战斗,排中可以说没有一个新兵,个个士兵都在战场上杀过敌人,区别只在于有人杀得多些有人杀得少些,对战场上的生死已经有所觉悟。

而夫此时,手上却拿着那把杀过多个敌人的精钢军刀把玩着,借着军刀刀身映照着夕阳的余晖,夫有点出神地看着刀身上照出的自己的样子。刀光中的苏联男子,钢盔压着金色的短发,神情坚毅冷硬,眼中射着慑人的寒光,英俊的脸庞上由于几天没有剃已经留了一面短硬的胡子,让人看上去更加冷静、成熟、稳重。作为战斗中立功得勋章的战士,经过实战的锤炼,夫已经成长为二战时期最典型的苏联军人,也适应了这个时代融入了这个时代,从外表来看根本看不出他来自另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