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营营部铁皮屋之间,早就拉了有线电话。**夫这个副营长,在这时充当起了侦察兵兼电话兵,把观察到的敌情通过电话向留在铁皮屋中的德别克斯夫报告敌目标的方位坐标。德别克斯夫根据坐标参数,命令部署在第二道防线中的,那辆用T-70坦克底盘装了76mm榴弹炮的自行火炮车炮轰击。

这样一来,遭到炮轰的德军侦察营的指挥官,更加认定他们遇上了苏军的城防部队。在没有搞清楚阻挡其前进的苏军情况前,这支德军先头部队采取了稳扎稳打的战术策略,甚至还利用苏联工人埋设在道路上的反坦克三角障碍物来展开步兵阵地,气氛很是紧张。

能担当先头部队渗透莫斯科市区,这个德军侦察营绝对是德军主力中的精锐,不仅装备好,人员也在出前进行了必要的补充,步兵人数在500人左右,再加上一个坦克连的配合,如果在此时选择硬闯强攻西姆基,**夫就算再老谋深算,也唯有后撤至第二道防线。

当然,这支德军先头部队的指挥官,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此时其当面之敌只是一支民兵。在他的判断中,一碰面就能摧毁四辆德军坦克的部队,反坦克火力如此强悍,怎么看也应该是一支苏军的主力步兵师所属的部队。此刻他完全把对方的指挥官看成是同自己一个级别的对手。

“通知各排的人要沉住气,敌人这是在搞火力侦察的把戏。” 除了使用声物品来快速传递命令外,**夫也通过传令兵来号施令,当他见到德军停止前进后,以坦克车火炮及重机枪,对道路周围远距离乱轰乱射了一会,**夫马上向身边的传令兵吩咐到:“命令各班排的枪手,敌人步兵不靠近到三十米以内不准开枪,以免暴露位置。”

西姆基第一道防线及第二道防线的工事,谈不上有多坚固,但最大的特点就是都修筑得比较隐蔽,伪装方面颇下了些功夫。

夫的想法是,工人民兵的枪法大多数射得不够准,打坦克这样的大目标还凑合,对人射击时近了才开枪,还有可能蒙中。而且在郊野里,只要不乱动,战斗中存活率也会高些,工人的命也是命啊。

见苏军一方在火力侦察时没有太大的反应,德军的指挥官以其逆向思维模式,认为敌人很狡猾,肯定是在前面搞了些陷阱。这也难怪,因为昨天半夜这支德军才曾误入雷区。

于是这支德军先头部队,派出了多个班为单位的搜索小分队,实地侦察搜索苏军的分布情况,再决定进攻的方向。德军这种谨慎的战术,在敌我不太明了的前提下,也算是一种有效的应变之道。

能在北面森林边缘地带布雷,工人营的民兵当然有充分的时候在第一道防线上布雷,西姆基的工厂每天能生产五十个地雷,在一个月里凑出一两天的产量来埋在自家的防线上不是问题。

“砰,砰,砰,砰”12月2日的整个早上,西姆基通往莫斯科运河的道路附近,断断续续地传来枪声,这是工人营民兵同德军步兵之间生交火。

经过多次试探搜索,在付出人命代价后,德军终于掌握了一些战场情报,查明了苏军在多个地点上埋设了地雷,并一般会在地雷后方部署有隐蔽的步兵火力及反坦克火力

在探明苏军兵力分布的同时,德军侦察营也派出人手,采用炸药爆破的方法,破坏那些埋设在道路上改变道路走向的反坦克三角障碍物。因为这些反坦克三角障碍物,埋设在地下的部分只有半米,并且不是全部由钢筋混凝土浇注,比起筑垒地域中埋设的反坦克三角障碍物要易于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