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外的车站。

“命令后勤排维修班的人,协助反坦克炮排的人,把几门分拆开来的火炮重新组装,并效验调试。” 还没进列宁格勒市,波*夫连就被要求严格按照食品配给制度来分配食物,官兵们的早餐只是一块50克重的面包干和一小撮用开水冲的燕麦粉,在早餐后波*夫下达了几个命令:“其他的班排,上午擦拭车辆武器装备,下午收集木柴储备取暖用燃料,晚上上政治课。” 为了能顺利横跨拉多加湖,在昨天出发前,波*夫连丢弃了一些不必要的物资,现在渡湖成功后,却又要把这些生活物资补充回来,其中以取暖用的木头最需要第一时间自己动手补充回来。

把分拆开的火炮重新组装起来,这可是技术活,和平时期的炮兵并没有这个训练科目,但战争时期的炮兵,却是必须掌握的技术。机械化反坦克连的后勤排设有专门的维修班,维修班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连队里的车辆及火炮等战术装备,负责在需要时提供维修服务,保障连队的战斗力。当初把火炮分拆开来只花了两个小时,这时把五门100mm反坦克炮再组装起来,却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其中校验的时间最长,验炮可比验枪复杂得多,要是差一点点可就是精准度相持几十米上百米。

至于收集木柴也不轻松,一来正直严冬,取暖所需的木柴数量不少,二来士兵们的吃的食物量少了,力量相应有所下降,如何用更少的体力换取更多的木柴,这成了一个必须面对的科学问题。后来还是波*夫拍板,允许士兵们开着装甲车去推倒一些树木,消耗一些柴油燃料快速得到大量的木柴。

因为在列宁格勒地区德军还相对保持着空中优势,所以苏军的物资运输及部队调动,一般都在夜间进行。42年1月7日晚,在拉多加湖城短暂停留了两天的波*夫连,全连官兵及车辆又登上了开往列宁格勒市北郊的列车,在寒风呼啸的夜晚,来到了这座英雄的城市。

列宁格勒市即现在的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市区位于芬兰湾的最入处,为大涅瓦河和小涅瓦河汇聚的三角洲地带,是重要的工业中心及交通枢纽,在战争时期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18世纪初,这里还是一片沼泽。随着圣彼得堡市的建造,人工运河在市内纵横交错,这些运河是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开凿,以舒缓因芬兰湾水浅而倒灌进入圣彼得堡的海水。圣彼得堡共有42个小岛,由423座桥梁连接,使圣彼得堡具有独特的“水城”和“桥城”景观。

列宁格勒市周边地带,是沼泽及森林交错分布的地形,正是这种复杂的地形,令列宁格勒市成为易守难攻之地。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初,德军就叫嚣着要三天之内占领该市,但最后却只能围困,而久攻不下,这一围城就是900个日夜。

波*夫正是在这座城市被围困时的最困难日子里,来到了号称二战“死城”的列宁格勒市里奋战三个月。为这座城市拨乱反正,寻求让这座城市坚守下去的办法。

前些天身体老毛病犯了,今天觉得不错,明后两天争取多更新两章补上。)。

二战大兵第三百五十一章初到列宁格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