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资格编辑,可手底下又没几个拿得出手的作者,在编辑部里的位置可谓是不上不下,这日许有为被手底下拿乔的作者气得摔了电话,也不管其他同事或嘲笑或怜悯的眼光,推开椅子起身径直去了抽烟去抽了两支烟。

很快到了午休时间,同事们都三三两两的走了,许有为有些颓废的叹了口气,一抹下巴上的胡茬子,转身往堆放投稿来信那个角落走。

作为一个散文界知名月刊,每一天都有无数的投稿信从全国各地飞来,然而一期的杂志只能登录那么点文章,且还百分之八十都是特约作者的,所以投稿信一直都名存实亡,被送来就堆放在角落里。

等堆积到一定数量,就有新来的实习生把它们整理一下全部给卖到废品回收站。

许有为来这里翻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手底下养起来的几个作者稍微有点名气就会被小人挖走,如果再继续这样下去,老板不开了他,许有为自己都混不下去了。

无他,因为作者的收入也跟他们这些编辑的工资直接挂钩,许有为四十多岁有妻有女有父母要养,没办法就这么领着保底工资混日子。

想想当初不过是秉着好心的前辈心态提醒了那孙子一句,谁知道人家靠着会说会喝巴结上了上头的人,没什么本事偏偏手里捏了一大票稍有名气的作者,现在混得比谁都好。

这就不说了,人家那样也算是有本事,可偏偏就记恨当初他提醒的那一句,认为当初他是端着前辈的架子欺负他。

许有为想到这里,不由抹了一把脸。

算了,如果真的混不下去了,干脆回老家做个小生意得了,许有为愤恨的想,谁特么还不是大爷怎么地。

有同事三三两两的回来,看见许有为在翻“垃圾” ,顿时神色更古怪了,有的人交头接耳的嘀咕轻笑。

之所以现在很少有人去翻投稿来信,一是数量太多,二是质量参差不齐,不齐到什么程度呢,说不定一千封信里有一封质量及格的,可也有可能一万封里一封也没有。

众人都知道许有为这是被逼得走投无路了。

许有为麻木着脸一封封的拆,读到最后甚至烦躁的将信一扔骂了句狗屁不通。

许有为有些泄气的坐在凳子上双手撑着大腿,目光呆呆的盯着一堆信,最后还是伸手又随便捡了一封信。

来信地址没写在信封上,许有为没在意,近乎麻木机械的拆开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下去,结果看到第二段的时候一个激灵,顿时来了精神又转回去重新看。

文笔老辣,创造出来的境界也梦幻般的铺展在眼前,可最让许有为精神一震的是,他发现这个人简直就是玩弄文字的老手。

一开始许有为只是觉得这篇散文优美,每个字都用得恰到好处,不过读完之后,以许有为做编辑十来年的经验,总觉得有股抓不着的韵味儿。

许有为如获至宝的将信拿回了办公间,下午的时候写完了回信又上报了文稿,闲着坐在椅子上又读了几遍这篇散文。

等到快